丢书大战:认真你就输了科技日报 2016-11-19 作者:杨 雪 |
大概稍微明白点儿的人都不难看出,中国版丢书大战只不过是一次捆绑了所谓情怀的文化营销。虽然被指不够高明,但主办方也算得偿所愿,在争议声中博得关注,提升了一定的知名度。估计有不少人和我一样,伴随着“噢”一声恍然大悟:原来前一阵那个“4小时逃离北上广”也是他们搞的。
其实从广告的角度看,我倒是欣赏这种拽着文艺调调的创意。就算它搭了公益的便车,顺便利用了公共资源,但这种创新并没有损害任何人的利益,有什么好诟病的?坦白讲,初看到朋友圈的丢书帖时,我也产生过那么一时半刻的冲动,跃跃欲试。毕竟,即使是在繁忙拥挤的空间营造出的小清新假象,看上去也真的很美。
不过,在这样一个浮躁的浅阅读时代,故意消费公众的阅读焦虑,有点不厚道。而且,把伦敦丢书照搬到北上广,这种分享阅读的模式从逻辑上也不完全适合。首先,中英两国阅读现状存在巨大差异——这里用“现状”而不用 “文化”一词,因为我始终坚持我们是有阅读传统的,并且还对阅读的回归抱有幻想。可是就目前而言,我们确实沦为一个不尊重阅读的民族,在地铁上丢书,说难听点,和发小广告没有太大区别。
而且,那些兴致勃勃想参与丢书的人,和真正保有良好阅读习惯的人,这两个人群的重合度能有多大,也是不言而喻的。不夸张地说,丢书大战的理想受众实际上是一群精神中产阶级,他们未成中产,先有焦虑,总是在自我感动的精神世界里热泪盈眶。例如现在文娱市场上盛行的怀旧风,其实就是迎合了这一庞大人群的心理需求——唱着青春的挽歌,缅怀一切。今天在地铁里捡到一本书,拍张文艺范儿照片,再配段故作高深的文发朋友圈,酸爽。至于看不看这本书,很重要吗?即使看了这一本,于阅读荒而言还是既不治标也不治本。
既然如此,对于一个逻辑上有硬伤但创意可嘉的营销idea,大可不必太认真。坚持阅读的人,且当此为一乐,看看热闹又不花钱。认可丢书的人,用廉价的自我感动多治愈一次情怀癌,也无伤大雅。
实不相瞒,我正是一枚渺小的情怀癌晚期患者。时不时也会发自心底地叫嚣:我该看会儿书了!然后,依然紧攥着这该死的手机,一晚上又过去了。想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
责任编辑:李阳阳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