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虫类竟会使“三十六计”(一)

蝌蚪五线谱 2017-03-20

  近几年,有一波关于爬行动物的新闻着实颠覆人的三观,我们把这些离奇古怪的爬行动物行为综合起来发现,它们竟然懂得“三十六计”,当它们遇到危险或进行捕食的时候,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运用“三十六计”中的各种逃生、防御、进攻策略,让人叹为观止。

  钩盲蛇“釜底抽薪”

  东帝汶发生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怪事:当地有只黑框蟾蜍吞掉了一只外貌类似蚯蚓的家伙。这不是很普通的一件事吗,癞蛤蟆吃饭你都管?事情并没结束,几分钟后,目击者发现这只黑框蟾蜍的泄殖腔(也就是肛门和阴道的共同开口)探出一条“蚯蚓”的一部分,这正是被吞下的那条“蚯蚓”,又过了几分钟“蚯蚓”完全钻了出来,还保持着活力。

钩盲蛇从蟾蜍的泄殖腔钻了出来(Jonathan Hakim )

钩盲蛇从蟾蜍的泄殖腔钻了出来(图片来源:Jonathan Hakim )

  其实,从蟾蜍肛门逃生的高手并非什么蚯蚓,而是一种罕见的蛇类——钩盲蛇。钩盲蛇属于盲蛇类,是有别于现生所有蛇的神秘蛇类,它们可称得上是陆地上最小的脊椎动物了,最大的体长不超过17厘米,最小的仅有6厘米。平时喜欢生活在蚁巢里,特别喜欢吃蚂蚁。因为常年不见天日,钩盲蛇的身体已经高度退化,外表裸露,头和尾巴傻傻分不清。

  那么问题来了,即使钩盲蛇身体娇小,能够从蟾蜍腹中钻出来,在腹中缺氧的环境下又怎么可以安然无恙呢?原来,钩盲蛇早已适应了地下的缺氧环境,体表细密的鳞片还能帮它抵御蟾蜍消化液的侵蚀。不过,不能确定这只钩盲蛇是不是主动爬出来的,如果是的话,这种走肛门的做法可算是三十六计中的“釜底抽薪”了。

  脆蛇蜥“李代桃僵”

脆蛇蜥断尾(Bing)

  脆蛇蜥断尾(图片来源:Bing)

  重庆市林业局称,有人在重庆缙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发现了一种奇怪的“蛇”,但目击者总感觉这条蛇与一般的蛇相比显得不太正常。这条蛇的爬行速度比一般的蛇要迟缓得多,而且身体的横切面不像一般蛇类那样呈圆形(或近似圆形)而是呈方形。后经林业局专家鉴定,这根本不是什么蛇,而是一种珍贵的蜥蜴——脆蛇蜥。蛇蜥和蛇类在外观上最显著的差异是鳞片,蛇蜥覆满方形鳞片且呈环形排列,腹部鳞片小而多列;蛇类腹部的鳞片则是大而单列。作为蜥蜴的脆蛇蜥,至少与蛇类还有三个不同点:

  其一,脆蛇蜥拥有闭合的眼睑,因此可以眨眼睛,而蛇类做不到(感觉自己萌萌哒);其二,脆蛇蜥拥有外耳,而蛇类长有内耳,外表看不出来;其三,脆蛇蜥性情温顺,并没有某些蛇类的惊人速度、锋利牙口和可怕毒液,因此遇到危险时,会自断尾巴逃生,脆蛇蜥尾部的肌肉较为特殊,遇到外力会强烈收缩,导致断裂。脆蛇蜥牺牲了身体的一部分,保住了性命,这正是三十六计中的“李代桃僵”。

  大鳞鳞虎“金蝉脱壳”

大鳞鳞虎蜕皮前后对比(来源:wiki)

  大鳞鳞虎蜕皮前后对比(来源:wiki)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了一则关于马达加斯加发现壁虎新物种的消息。一提到壁虎,我们就想到了前文中所说的蛇蜥,它们都属于蜥蜴家族,如果说用三十六计的话,首先会想到“李代桃僵”。也就是通过尾部肌肉骤缩,自断尾巴,给敌人一点小福利,然后自己得以逃生。可在壁虎家族内部,也有另辟蹊径,采用别的计谋的高手。

  这种壁虎叫做“大鳞鳞虎”,属于壁虎科鳞虎属,生存于马达加斯加拥有喀斯特地貌的地区中。当遇到危险的时候,它们并不送出自己的尾巴,而是自行蜕掉自己身上的鳞片,留下一个粉嘟嘟的“裸体”给你,起到恫吓对手的目的,这简直就是三十六计中的“金蝉脱壳”。

  但是鳞片可以算是爬行动物的“皮肤”啊,你能想象把自己的皮全都剥掉还能活着么?痛也痛死了,但大鳞鳞虎就没事。它的鳞片脱落后,会从其皮肤基部一层特殊的细胞上分离而不流血。研究者把这层特殊的皮肤细胞称作“撕裂区”。鳞虎将鳞片脱离之后,只需要几周时间就能长出新的鳞片。

  大鳄龟“抛砖引玉”

大鳄龟(来源:wiki)

  大鳄龟(来源:wiki)

  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顶级杀手美国短吻鳄(又称密河鳄)之下,第二号杀手就是素有“龟中鳄”之称的大鳄龟(也叫真鳄龟)。这家伙的头部不能完全缩进龟甲内,龟壳上有三道犀利的棘,全身被一层藻类浸渍为橄榄绿色,嘴巴成“鹰钩状”,外形显得威风而肃杀。比起它的近亲“拟鳄龟”,大鳄龟并不爱咬人,但是如果把它挑逗急了,其咬合力让人闻风丧胆,因为有些成年大鳄龟甚至能猎食未成年的鳄鱼。

  大鳄龟有两种不是策略:其一较为简单粗暴,与很多龟类不同,大鳄龟的尾巴又细又长,质地坚硬,形如钢鞭,发现猎物接近时,它会突然甩起尾巴将猎物抽昏。其二较为高明,大鳄龟的整个口腔呈昏暗的灰色,唯那舌头上有一个鲜红无比,呈分叉状的蠕虫型肉突引人注目。这个肉突通过小小的环形肌肉与舌头相连,两端可以自由的做伸缩活动,张开嘴时,肉突像极了在水中游动的蠕虫。

大鳄龟舌头上的肉突是致命的诱饵(来源如水印所示)

  大鳄龟舌头上的肉突是致命的诱饵(来源如水印所示)

  大鳄龟的通身灰绿色与周围的水体融为一体,仅暴露出舌头上的肉突,模拟蠕虫来吸引猎物,一些小鱼、小虾或小型两栖动物见到这等美味都会忍不住上前,转瞬间就会毙命于大鳄龟的巨口之下。大鳄龟用小小的舌头肉突作为诱饵(砖),吸引了猎物使自己饱餐一顿,获得了丰厚的利益(玉),活脱是三十六计中的“抛砖引玉”。

  颈棱蛇“偷梁换柱”

  看看下面两种蛇吧,左边的蛇和右边的蛇都是土褐色的皮肤,皮肤上有若干略呈方形或椭圆形的黑褐色斑块,那标志性的三角形脑袋简直是人的噩梦,给你的第一个感觉可能是,呀,两条蝮蛇,前方有剧毒,感觉撤!不过,细心的你可能发现了几个细微的差别:

未标题-2

  蝮蛇与颈棱蛇(图片来源:互动百科)

  第一,左边的蛇的黑褐色斑块似乎都是空心儿(中心颜色较浅)的,右边的蛇的黑褐色斑块却似乎是实心儿(中心颜色较深)的;第二,左边的蛇的瞳孔是垂直的,右边的蛇的瞳孔却是平铺的;第三,左边的蛇鼻孔和眼部之间有凹下的漏斗形器官,左边的蛇却没有。当你发现这些细微的差别,要注意了,左边的蛇是真的蝮蛇,右边的蛇很可能是条假蝮蛇!

  好不卖关子了,右边这条蛇就是被誉为能够高仿蝮蛇的“装逼大师”——颈棱蛇。如果说皮肤的颜色和瞳孔的差别不容易被察觉的话,那么一眼识破颈棱蛇的伪装的方法就是第三个区别,颈棱蛇是属于游蛇科的无毒蛇,没有蝰蛇类、蝮蛇类等有毒蛇特有的“颊窝”。对,就是那个鼻孔和眼部之间的漏斗形器官,这个器官里有一层薄膜,对温度的变化极为敏感, 附近千分之几的温差都能被颊窝感知出来,这就是蝮蛇类捕捉温血动物的法宝。

  问题又来了,蝮蛇的头部是天生的三角形,颈棱蛇也是吗?不,作为游蛇科的一员,它也长着椭圆形的头部,但当遇到危险的时候,颈棱蛇会缩扁身体和头部,椭圆的无毒蛇头被高仿为有毒蛇的三角蛇头,起到惊吓敌人的作用,真乃偷梁换柱,以假乱真!

  棱皮龟“笑里藏刀”

  在茫茫大洋中,只有海鬣蜥、湾鳄、海蛇和海龟四类爬行动物坚守了,海龟家族并非一个科学的分类,准确的说法是生活在海洋的乌龟。如果具体来分的话有两大类:一类是中新世以后才开始陆续下海的海龟,包括蠵龟类、玳瑁类、丽龟类等常见海龟;相比之下,另一类则是在恐龙时代的白垩纪就已下海的“老前辈”——全身无龟甲而是裹着革制皮肤的棱皮龟,同时,它也是龟鳖目中最大的成员。

破壳出生的棱皮龟宝宝要赶紧爬向大海,远离危险的陆地(来源:wiki)

破壳出生的棱皮龟宝宝要赶紧爬向大海,远离危险的陆地(来源:wiki)

  最近,棱皮龟给我们带来的新闻总是让人悲伤的,比如吞咽漂浮在海中的塑料窒息而亡。这是因为棱皮龟多以水母为食,水中的塑料袋很容易让棱皮龟误以为是水母。加上龟鳖类动物一项是性情温顺,得享长寿的代名词,我们对棱皮龟不由得产生怜悯之心。但如果抛开人类的影响因素,在纯自然环境中,棱皮龟相当可怕。

棱皮龟口腔和食道、肠道中满布这种吓人的白色肉刺(来源:环球网)

棱皮龟口腔和食道、肠道中满布这种吓人的白色肉刺(来源:环球网)

  如果撬开棱皮龟的嘴,你首先会发现它没有牙齿。但棱皮龟又是以鱼、虾、蟹、乌贼、螺、蛤、海星、海参等众多海鲜大餐为食的,没有牙齿难道直接吞下去吗?你再往里看看就会觉得毛骨悚然,原来,在棱皮龟的口腔中,满布参差不齐的白色肉刺,就像是用钟乳石雕刻得一样。更让人吃惊地是,这种白色肉刺不仅分布在口腔,甚至延伸到棱皮龟的食道乃至肠道。因此,任何被它吞到的食物都会被这套惊人的“搅碎机”摧毁。棱皮龟憨厚的外表下,是这样一幅阴森恐怖的嘴,颇有点笑里藏刀的意思。

 

责任编辑:李阳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蝌蚪五线谱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