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勤小分队向您发来一份饮食电报,请查收!科普中国科普融和创作 2017-06-02 |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生生不息团队 党以凡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高考大战在即,考生和家长们都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为了做好后勤保障、让孩子考出好成绩,不少家长在“吃”上下足功夫。那么高考前该如何为孩子搭配三餐饮食?吃什么能缓解压力?有哪些食品不宜进入备考食谱?针对上述一系列问题,下面小编为你一一道来。
高考食谱原则:均衡为上,清淡为宜
均衡的饮食搭配能够对压力繁重的考生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学生在大考之前大脑高级神经活动处于紧张状态,对于营养素的消耗比平常增加,但也不宜大肆进补,相反地,在备考时,家长更应注意食物品种的多样化,三餐食量要均衡,早餐保证吃好,午餐尽量丰盛,晚餐不过于油腻。
膳食均衡宝塔(图片来源网络)
保证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粮食类食物的供给,它是给大脑提供血糖的主要来源,同时蔬菜所含的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肉、蛋、奶和豆类食品能补充优质蛋白,保证孩子有充沛的精力和耐力来应对体力和脑力的巨大消耗。
此外,随着考试临近,天气也逐渐变热,加上考生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考生往往消化功能下降。油炸、油腻的食物容易使人产生饱腹感,降低人们的食欲,影响其他食物的摄入量。
另一方面,油炸食品不易消化,会加重消化负担,导致分布到大脑的血液相应减少,影响大脑的工作效率。因此,应保持清淡饮食,不吃或少吃含脂肪高的油炸食品。
饮食禁忌
高考乃人生大事,家长们总想着能补则补,但贸然打乱考生的饮食习惯反而不利于考场发挥,下面我们来列举一些高考上的饮食禁忌,以助大家避开雷区。
禁忌一:三餐进食过多
图片来源网络
高考临近,不少家长都想变着法子给孩子做点好吃的,特别是喜欢让孩子多吃肉类食品,但过多进食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好事,特别是不能大鱼大肉地进补。因为天气干燥,考生吃太多后有可能会出现流鼻血、感冒发烧等症状。
另外,三餐进食过多也不利于消化和集中精力学习,饱食过后立马坐回书桌前学习,不利于孩子健康和提高学习效率。
禁忌二:乱用补品、保健品
图片来源网络
除了喜欢给孩子多做大鱼大肉,近年来,不少家长还热衷于给孩子购买各种“补品”、“保健品”,希望能帮孩子养脑、补营养,考前有些考生可能出现过度紧张的情况,这样身体的代谢也处于一种应激状态中,对很多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和平时不一样,在这种状态下再服用保健品,有可能身体无法消化吸收,甚至成为代谢负担,起到副作用。
禁忌三:睡前进食过晚
夜晚充足、高质量的睡眠有助于考生第二天的学习备考。正常情况下,晚上七八点以后尽量不要再吃东西,如果需要熬夜加餐,那么最少也是睡前一个小时不要吃东西。
禁忌四:考试当天早餐吃不好
因为高考的考试时间比较长,专家建议考试当天的早餐应该尽量选择能“抗饿”的食物,如果早餐摄入的食物不足,可能会影响到考生状态。
缓解焦虑食品
备考期间,考生承受着心理与生理双重压力,从饮食角度,以下食品可以略加调节:
1. 红茶:舒缓神经,让人神清气爽;
2. 香蕉:富含镁,可消除疲劳、缓解紧张;富含钾,能保持人体电解质平衡及酸碱代谢平衡,使神经肌肉兴奋性维持常态,维持血压的正常状态。
3. 牛奶:富含钙,是天然的神经系统稳定剂;
4. 番茄和柑橘:富含维生素C,可平衡心理压力。
增强记忆食品
想必每位考生都幻想着吃一吨哆啦A梦的记忆面包,殊不知记忆面包最后并没有起到大雄期待的作用,那么还有什么食品是能够帮助增强记忆力的呢?
1. 深海鱼:富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是大脑必需的物质,能有效帮助维持和提高记忆力。
2. 豆制品:富含优质蛋白,是考前需要补充的重要营养素,其氨基酸构成比例适合人体吸收利用,最重要的是豆制品中富含的蛋白质为植物蛋白,不会对身体带来负担。
3. 木耳:含有蛋白质、脂肪、多糖类、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为补脑佳品。
食谱建议
最后,营养师为广大考生的食谱提出以下建议:
早餐:早餐要营养丰富,清淡可口,主副搭配,干稀搭配,荤素搭配,富含水分和营养,也应包含缓慢释放的碳水化合物,比如全燕麦粥,全麦面包或低糖麦片,因为它们能提供缓慢释放的能量。还应添加蛋白质食物,比如牛奶,酸奶或鸡蛋,能使考生感到更持久的饱腹感。
午餐:补充上午的热量消耗,储备下午的热量,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午餐一定要吃饱。但吃饱不是吃撑,更不是暴食,八分饱最合适。考生要选择热量高,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各种营养素较为丰富的食物。
晚餐:晚餐要清淡、低脂肪,易于消化,有利于抗疲劳和养神醒脑。要是考生有晚上复习的习惯,可在睡前加餐,但不要吃得太饱,一杯牛奶几片饼干或是一根香蕉即可,有助于增加能量,也可以促进考生睡眠。
再次提醒广大的考生家长,千万不要“山珍海味”盲目进补。合理安排膳食,理智对待高考,在此我们祝愿所有奋斗的学子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李阳阳
下一篇:小飞象的耳朵要多大才能真飞呢?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