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百姓如何吃得放心?

科普中国 2016-06-14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今年4月至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就新修改的食品安全法实施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新食品安全法实施效果如何?执法检查中发现了哪些问题?怎么解决?法律如何更好地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6月13日,一年一度的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拉开帷幕。今年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尚德守法共治共享食品安全”。

  “安全的食品首先是生产出来的,监管只是辅助。”在全国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组开展执法检查期间,这句话被人们反复提起。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从2015年10月1日起开始施行。新法施行仅仅半年多,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部署检查这部法律的实施情况,体现了最高权力机关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切。

  舌尖上的安全,百姓如何吃得放心?

 

  食品生产经营者对食品安全负有主要责任,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这是新食品安全法确定的重要原则。法律还对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考核、生产经营过程控制要求、追溯体系建设、召回制度等作了一系列具体规定。

  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是这次执法检查的一个重点。检查发现,越来越多的生产经营者树立了法治意识、落实了主体责任,但也有一些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不到位,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把食品安全文化融入血液中

  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的生产车间里,李锦记食品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正在忙碌着。这是李锦记集团最大的生产基地,生产蚝油等多种复合调味酱,产品销往全球五大洲。

  李锦记公司质量法律部负责人介绍,为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公司组建了由总经理任主席的食品安全委员会,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安全管理。公司坚持“100-1=0”的质量安全理念,“让食品安全成为一种文化,融入每个员工的血液中”。

责任编辑:优优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