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版“地道战”?——看美军当前为何如此重视地下战场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 2018-07-18 作者:兰顺正 |
出品: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
作者:兰顺正(安邦智库国际关系研究员)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打仗必攻城,攻城必攻地
近日,据美国“防务一号”网站报道,美国国防情报局局长罗伯特•阿什利称,美军正在考虑在美军军事学说中增加一个新的作战领域--地下战。阿什利在该网站在华盛顿举行的技术峰会上说:“地下是我们将来必须展开战斗的地方。美国之所以高调关注地下战,关键的一点在于未来战争中城市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而地下将是城市战中不可回避的一环。
孙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古往今来,城市作战环境复杂,伤亡巨大,指挥员对战场控制能力有限,双方技术差距失去施展空间,所以即使强如美军也总是尽可能避免城市战。但随着世界的发展,各国城市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密集,可以说一个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就代表了其现代化程度。目前世界70多亿人口中,超过33亿人生活在城市,到2030年,城市人口将达到52亿。城市的安危得失成为战争胜败的重要标志,城市地区将成为21世纪的主战场。而美军作为带动世界军事技战术发展的“领头羊”,自然会将城市战作为重点研究的领域,早在2002年,美军发布的《联合城市战纲要》就认为,“城市是21世纪最有可能的战场”,是未来作战的“战争和战役重心”。
随着各国城市化的推进,对于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众所周知,许多城市的地下设施如地下停车场、地铁等,在战时都具备人防功能。有专家指出美国纽约市地铁长达255公里的地下段可掩蔽450万人,华盛顿市的地下车库战时可掩蔽该市50%以上人口,而以色列修建的地下工事则能容纳下全国人口,这还不包括专门的地下军事设施。因此,如果未在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爆发军事冲突,那么双方都极有可能在广阔的人造地下空间内展开较量,即所谓“攻城必攻地”。
地下藏风险,转角是埋伏
提到地下战,国人首先应该想到的就是《地道战》,在这部影片中,游击队员利用地道在敌人身后神出鬼没,打得日寇哭爹叫娘。而在后来的几次局部战争中(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坐拥军力优势的美军也被这种“深挖洞”战术整得一筹莫展。不过未来的地下战远不是掏几个可供人员进出的地洞那么简单。未来的城市地下空间更加广阔,更加坚固,各类设施更加齐全。对于防御方而言,进行地下战具有天然的优势,自己挖的当然自己最清楚,地下可以用来藏兵屯粮,也可以隐蔽机动,更可以诱敌深入关门打狗。而攻击的一方如果贸然踏入则会两眼一抹黑,随时要担心身后会不会冒出枪眼,不但通讯受限,更加发挥不出自己的空炮火力优势。
对于任何一种新的战争形势,向来是谁先准备谁占优。因此,以“全球干涉”为己任的美军,为了将来不在其他国家的领土上陷入被动,有针对性的开始了地下战的准备。据美国网站称,2017年美国陆军投入5.72亿美元,加快推动其31个现役旅中的26个装备新的作战工具,并展开训练以便“在全球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内的地下设施中作战”。2017年有媒体报道称,为了在地下战场也能取得绝对优势,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因而想要开始建造需要的工具。比如,其中一个项目就是要弄清楚如何在洞穴或瓦砾堆环境下让通信技术发挥作用。
地下战的关键,既要研制各种专门的装备,还必须创建行之有效的战术。在笔者看来,对于轻装步兵而言,地下作战与在密闭的室内作战的差别不大,而现在各国对于特种部队以及特警部队的CQB训练(室内近距离战斗)都已比较成熟,所以让其他步兵适应地下战并无太大难度。需要创新的在于,如何将坦克装甲车辆这类的重型武器运用在地下战中。上文已经提及,不同于过去只能走人的地道战,未来地下战会在更为广阔的空间展开,这就为部署和使用重装备创造了可能。而且如果守方有意识在地下构筑坚固工事的话,攻方就需要动用重武器攻坚(在柏林战役中,苏军步兵就在柏林地铁中推着步兵炮开路),所以在未来在地下爆发坦克大战并非幻想。
明指中与俄,暗怼伊朗朝
关于美军发展地下战究竟针对谁,网上有舆论指出应该是中国与俄罗斯这样的大国,因为在特朗普上台以后美国的国防战略已转回了大国竞争,中俄都以被美国视为了竞争对手,而且这些年中俄大城市的地下设施发展迅速,为美军的地下战提供了用武之地。不过笔者认为,美军在暗地里也是在为对付像伊朗、朝鲜这样的国家做准备。这些国家长期被美国视为“流氓”,因此时刻对美国保持着警惕。据目前媒体偶尔透露出的信息来看,为了应对美国引以为傲的空中打击,这些国家一直在国内大力进行地下化建设,其大量关键设施和精锐部队一定会得到地下长城的保护,美国要是企图颠覆这些国家的政权,地下战就不可避免。而且,假设对手是中俄的话,如果战争进行到了大城市,难么距离互仍核弹头已经不远了。综上,美国地下战的目标,不会仅限于大国的大城市。
责任编辑:王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