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兵”-3洲际导弹:老兵永远不死,只会慢慢凋零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 2018-10-24 作者:邵永灵 军事专家 |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邵永灵 军事专家
策划:毕孝斌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说到世界最长寿的洲际弹道导弹,非美国的“民兵”-3莫属。这位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冷战斗士,至今已服役超过40年,不仅与它同时代的苏联洲际导弹早已退役,就是比它更年轻的“和平卫士”洲际导弹也因裁军而提前谢幕。当然,服役时间长了,即使有各种升级、延寿措施,老化也在所难免。美国空军8月2日发布声明称,当天当地时间凌晨4时42分,由于技术故障,美军中止了一次“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飞行试验,导弹在太平洋上空自毁。每年两次发射,是美军对“民兵”-3导弹的例行抽检,不过因技术故障自毁倒还是第一次。也许,这个老兵真的到了该退出的时候了。
“民兵”-3导弹研发于上世纪60年代,1970年12月,第一个“民兵”-3导弹中队组建完毕并进入战备值班。即使从1978年停产算起,最年轻的“民兵”-3导弹也服役了40年之久,按照2010年美军的规划,“民兵”-3导弹将服役至2030年。届时,全部导弹的服役时间将超过50年,有的甚至达到60年。即使考虑到固体燃料导弹的有效期通常较液体燃料导弹要长的因素,“民兵”-3导弹如此长寿在世界弹道导弹当中也仍然是独一无二的。
“民兵”-3导弹为什么能熬过同时代、甚至比它更年轻的洲际导弹,笑傲江湖近半个世纪?这其中既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性。
从偶然因素的角度看,苏联猝然解体及之后的核裁军给了“民兵”-3导弹前所未有的生存机遇。冷战时期,由于军备竞赛的推动,美苏两国洲际导弹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基本是新型号刚服役,下一代就已经在路上了。以美国为例,“民兵”系列三种型号洲际导弹的服役时间分别为:1963年,1965年和1970年。虽然“民兵”系列导弹彼此之间存在继承性,但这一更新换代速度也是相当快的。其实,就在“民兵”-3导弹刚服役一年之后,美国战略空军就提出了第四代洲际导弹的研发设想。该导弹由于在研发过程中对部署方式的选择百般纠结、久拖不决,故影响了导弹的服役时间,直到1986年底,首批10枚“和平卫士”洲际导弹才部署到位。“和平卫士”洲际导弹是美国、乃至世界洲际弹道导弹的巅峰之作。它携带10个爆炸当量为30万吨的MK21分导式弹头,命中精度达到了90米,这一记录至今尚未被超越。可惜的是,“和平卫士”生不逢时。1991年12月,苏联以轰然倒塌的方式完成解体,此前刺激美国不断研发新型洲际导弹的最大动力突然消失。根据1993年1月美俄签订的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和平卫士”导弹应于2005年前全部退役,美国只保留500枚“民兵”-3洲际导弹(后来进一步削减到450枚)。为什么裁掉先进的“和平卫士”留下相对老旧的“民兵”-3导弹?只有一个原因:“和平卫士”的部署量太小(50枚),如果留下它,就意味着美国战略空军要保留两套保障系统,这样必然增加保障的成本和复杂程度,而“民兵”-3导弹部署量大,单独一个型号就可以满足规模要求。
以上说的是偶然因素。其实,“民兵”-3导弹能活到今天,也不全靠运气,而是有其必然性,实力同样是它长寿的原因。“民兵”-3是世界上第一种分导式多弹头导弹(3个弹头),曾创造上世纪70年代初洲际导弹命中精度的世界纪录(500米左右)。更重要的,“民兵”-3导弹自服役之后,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上世纪80年代,“民兵”-3导弹换装了子弹头威力达33.5万吨的新型MK12A分导式弹头,精度进一步提高到185米,同时,导弹的保障系统和地面设施也得到改进。进入90年代,美军启动了规模更大的对“民兵”-3导弹的延寿计划,包括“制导系统更换计划”和“推进系统更换计划”。进入21世纪,美军又开始实施“快速执行和作战瞄准”系统延寿项目和再入飞行器替换项目。为了使“民兵”-3顺利服役到2030年,预计美军还会规划实施新的延寿改进计划。
与其他洲际导弹相比,“民兵”-3导弹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那就是较低的成本和费用,而这历来是影响美军武器装备发展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单枚导弹的平均研发部署成本,还是导弹发射设施建造和导弹的维持费用,“民兵”-3导弹都显著低于其他型号洲际导弹。
不过,此次发射出现故障给“民兵”-3导弹的前途蒙上了阴影。尽管“民兵”-3导弹老当益壮,但毕竟服役时间已超过40年,各种延寿升级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系统的老化问题。也许,这会成为一个契机,促使美国战略空军加快研发下一代洲际弹道导弹。这样,也许在2025年左右,“民兵”-3导弹就可以开始退役了。届时,这款世界最长寿的洲际导弹将终结自己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卫护国家安全的使命,老兵终于离开,但不是死去,而是慢慢凋零。
责任编辑:王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