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g.jpg

【揭秘】日"准航母"编队 "黑潮"号潜艇在神秘行动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 2018-11-12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李杰 军事专家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9月17日,日本《朝日新闻》头版头条披露:“海上自卫队潜艇在南海训练”,并声称“这是日本潜艇的首次派遣,意在牵制中国”。由此,海上自卫队“黑潮”号潜艇自8月27日秘密离开广岛县吴港后终于首次向外界公开亮相。

  其实,早在8月26日,日本“加贺”号直升机航母以及“稻妻”号和“凉月”号两艘驱逐舰组成的编队离开日本后,不久就进入南海和印度洋一带进行访问活动,还先后与美、菲海军进行过联合演习。这支直升机航母编队,尽管引起了中国及东亚各国的极大关注,但毕竟日本曾于2017年5月派出过与“加贺”号同级的“出云”号直升机母舰编队,前往南海与印度洋相关海域进行军演,并参加出访等活动,所以人们对其海上行为及相关路数,大致有所了解。日本历来精于算计,对于这次直升机航母编队中要派出怎样的驱逐舰?海自在选调两艘战舰前都经过仔细考虑,很有些讲究:一是“村雨”级的“妻稻”号驱逐舰(也称“闪电”号),这艘满载排水量5100吨的战舰,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第一型采用隐身设计和垂直发射系统的驱逐舰,在武器和电子装备方面使用了多种国产设备,是一级反潜为主,综合作战能力颇强的导弹驱逐舰;另一是2014年刚下水,满载排水量达6800吨的“凉月”号驱逐舰,该舰也是以反潜为主的通用型驱逐舰,搭载有两架直升机;既精于反潜,又兼顾防空和反舰,且有助于与其他战舰密切协同作战。可以说,这三艘舰的编队组合,是一支地地道道的海上综合反潜力量。

  至于此番日本首次悄然派出“黑潮”号潜艇,可能有些人不以为然,认为无关紧要,只不过添加了一艘水下潜艇而已;然而,更多的人却甚为警惕,充分意识到:日本海上自卫队也许要有新的企图与行动,但却搞不清它究竟意欲何为?实际上,日本政府与海自的某些高层人士的“葫芦里”买得绝非只是如其自己对外宣称得那么简单,而是私藏着多味不便示人,或长期或短时内将会显现且有损于他国的“毒药”。

  “黑潮”号潜艇的精心盘算

  可以肯定,日本“加贺”号直升机航母编队到南海系列活动的主要目的,不只是“维护所谓的‘航行自由’,效忠美国”,也不只是让海上自卫队赴南海和印度洋刷存在感,达到军力隐形扩张的目的那么简单。其核心要害在于:首先,日本海自在表面上大肆宣传“加贺”号直升机母舰编队南下的幌子下,却让“黑潮”号潜艇“神秘兮兮”潜入南海,的确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17日的日本《朝日新闻》在第二版曾披露了一条消息:“黑潮”号潜艇要在南海实施一场“绝密演习”,并称这是安倍政府“自由开放的印度洋战略的一环”,意在阻止中国单方面改变现状;仅凭这一条,人们就会日潜艇的行为产生无限恐惧的遐想。应该说,日潜艇除了配合直升机母舰实施联合立体反潜演习外,还有一项很重要的独立执行任务的演练:一是检验自己安静性较优的常规潜艇封堵中国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出港行动的可能性,进而阻止其通过巴士海峡,扼控其自由进入太平洋;二是利用性能先进的潜艇与美、日海军舰艇,乃至南海周边国家海军舰艇采取联合行动,制衡中国在南海日益强大的海空力量;三是下一步日潜艇还演练,拟将配合印度、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国海军兵力,层层阻遏中国核潜艇与常规潜艇穿行马六甲海峡,最终驶入印度洋;四是使用先进的静音潜艇,演练在战时或危机情况下,从水下秘密地切断或破坏中国的海上交通线运输安全,阻扰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正常实施。

  其次,日本海自声称,今后有可能单独向南海派遣性能更为优异的潜艇,目的在于让中国意识到“南海有可能存在日本海上自卫队潜艇”,从而形成巨大的威慑力。这次日本海自向南海派出的“黑潮”号常规潜艇,并不属于日本海自最先进的常规潜艇,目前日本最新型“苍龙”级潜艇(已服役了9艘)在世界上也属于顶尖的常规潜艇;不仅是世界上水下吨位最大的常规柴电潜艇(水下排水量达4200吨),而且也是装设了斯特林发动机的世界上最大的AIP潜艇;艇上还装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日本自研的89式鱼雷及“鱼叉”反舰导弹和水雷等武器,有较强的打击威力。但是,日本海自此次并没有出动“苍龙”级潜艇,而是只出动了性能略逊的“亲潮”级常规潜艇。日本的盘算有四:第一,降低调门、掩人耳目,尽量不引起中国和周边国家过多的警觉和反感;第二,利用性能还不错的“黑潮”号潜艇探测、搜寻和收集南海海域的水文、气象及地理等方面的资料与信息,为今后更大范围的行动做准备;第三,这次“黑潮”号常规潜艇还顺访了越南的金兰湾国际港,日本此举也在为下一步海自舰艇在南海周边各国港口基地实施靠泊或补给做准备;第四,为今后新一代潜艇的研制和发展,进行技术方面的测试与试验。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