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秀便使敌人四散而逃?看从“装甲巨兽”坦克的进化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 2019-01-14 作者:种花家的军事兔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种花家的军事兔

  策划:蔡琳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坦克是目前各国陆军中最常见的武器装备。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的话,这是一种装备有武器,同时装备有装甲,能使成员在战场上免受敌方火力直接攻击的移动火力系统。坦克发源于英国,这种身披装甲的特殊武器一加入战场之后,给当时风靡一时的堑壕战,乃至后来的战争形式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震撼世界,英国马克-1型坦克首秀

  其实人类对于坦克这一类型武器的探索,早在文艺复兴时代就已经开始了。达·芬奇在战争机器中就描绘了一种装有木质装甲的特殊机器,其内部由一个人转动机械手柄产生动力。因为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达·芬奇并没有成功将他的超前设想变为现实。直到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内燃机的发明,现代焊接技术和装甲材料科学等各个因素综合促进下,这种改变人类战争形式的武器在1916年得以问世。

  

  达·芬奇战争机器手稿资料图

  英国一名叫斯文顿的战地记者受到美国拖拉机的启发,利用拖拉机的动力装置,加上装甲,制作出一种能够在战场上保护成员的新式武器。这一设想当时得到了丘吉尔的全力支持,后来英国的海军大臣也这个计划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就此,英国的“陆地巡洋舰”计划走上正轨。因为雄厚的工业基础,英国没用多久就研制出了这种新式武器,而且仅仅在坦克研制成功6天后,就得到了英国女王的亲自检阅,并将其正式命名为“坦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和德国军队在索姆河附近陷入僵局,双方布置了大量的堑壕、地堡、铁丝网,以达到加强阵地防御能力的目的。交战数月,双方都毫无进展,战斗彻底陷入了僵局。1916年9月15日,为了打破僵局,英军派出了整整49辆(实际参战18辆)当时刚刚研制成功不久的马克-I型坦克投入战场。随着坦克的加入,双方僵局很快打破,德军见到这种子弹打不穿还吐着火舌的武器土崩瓦解,四散奔逃。

  

  马克-1型坦克的炮塔位置十分特殊

  当时英国军队派出的这款坦克叫做马克-1型坦克,是世界第一款拥有实战性能的坦克。该型坦克装甲仅为6毫米,而且体积相当硕大,全车高3.2米,车长8.1米,车宽4.2米。以现在的眼光看,世界上第一款坦克长相非常奇特。它全车的轮廓像一个不规则菱形,后面还拖着一对非常特殊的转向轮。直接采用的刚性悬挂,车体两侧的履带甚至设置到了车顶,绕过了整个车身。炮座和机枪等武器装备则设置在上下两条履带中间。

  马克-1型坦克由8名成员共同操作。因为当时的技术并不成熟,操作难度极高,没有任何助力设备,操作全靠体力。说开59是个体力活的都是已经没有机会去试试马克-1型了,不然他们一定会觉得自己能开59是很幸福的。马克-1型坦克分为“雄性”和“雌性”两种。其中“雄性”装有2门57mm霍奇基斯6磅快速炮和4挺哈齐开斯机枪57毫米火炮。而“雌性”战斗力稍微弱一些仅装备有5挺机枪。

  

  战场上的英国马克-1型坦克

  坦克一经英国投入战场之后,各国便马上嗅到了这种武器在战场上的优越性,迅速以英国马克-1型坦克为蓝本,开始了各自对坦克的研究。一战后,坦克迅速成为了各国陆军的主力武器,并且研究出了大量和坦克有关的战术。从此,坦克一步一步走向了自己陆战之王的宝座。马克-1型坦克的问世,是人类地面战争坦克时代的开端,更是现代陆战发展史的开端。

  遍地开花,第一次世界大战各国坦克迸发

  英国马克-1型坦克以摧枯拉朽之势打败德军之后,又在后来的康布雷战役中投入了476辆坦克,仅仅用了10个小时就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英国皇家坦克团的战斗力让所有人为之惊叹,黑格将军在自己的信件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坦克的巨大价值与作用已经在战场上得到了充分的证明。”从此,英国进入了坦克发展的快车道。

  

  索姆河战役中英国派出的马克-1型坦克

  受到英国坦克在多次战斗中精彩表现的刺激,当时世界几个工业实力较为突出的国家都加快了自己的坦克研究工作。其中法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工业强国,几乎与英国同时研制出了坦克。只不过当时法国研制出来的“圣蒙沙”战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坦克,说是现代自行火炮的鼻祖更为贴切。

  

  现代自行火炮的鼻祖,法国“圣蒙沙”坦克

  法国的“圣蒙沙”战车其实早在1915年就已经服役。“圣蒙沙”战车的乘员9人,战斗全重23吨,装甲厚度17毫米。由一台90P马力的潘哈德四缸汽油机驱动,可以在公路上跑出8.5千米/小时的最高时速。“圣蒙沙”战车设计更像现代自行火炮,直接在车体前部伸出一门75毫米主炮,火炮固定在车身里,不可旋转。除了火炮以外,“圣蒙沙”战车还可以装备最多四挺机枪,火力十分强劲。

  不过,因为法国此前并没有坦克作战经验,1917年在贝里欧巴克地区作战时,在众目睽睽之下行军,遭到德国炮火的猛烈袭击,并在后来的作战中被德国针对坦克研究出来的“K”型反坦克武器重创,损失惨重。但法国却得出坦克并不是一种有效作战武器的结论,转而认为坦克仅仅是一种辅助作战武器,于是法国的坦克发展,非常遗憾的落后于人了。

  

  法国FT-17轻型坦克,是世界上第一款装备旋转炮塔的坦克

  除了法国,当时受到英国坦克在战场上强悍战斗力的刺激,德国两面开工,和13毫米的T型反坦克步枪项目同时开始了自己的坦克研究。和法国研究轻型坦克不同,德国最终确认了选用大型车体的方案,并且于1917年完成了设计,同时立马开始了相关测试。德国人的效率非常高,1917年1月完成设计,9月第一辆实验车就下线,10月就开始了大规模生产,很快在1918年3月的圣康坦战斗中就和英国的坦克进行了交手。不过因为当时德国的钢材生产力不足,原本计划生产100辆的A7V坦克最终只生产了20辆。

  

  装甲运兵车的鼻祖,德国A7V坦克

  其实,德国的A7V坦克从外形上来看更像是现代装甲运兵车的鼻祖。A7V坦克的外形像一个四四方方的城堡,最多可以乘坐22名成员。遗憾的是,当时德国的钢铁质量不佳,防护力非常有限,机动性能也非常差。A7V坦克的战斗全重达到40吨,安装有两门57毫米火炮,和数挺机枪。

  除了当时的强国英法德,位于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其实也开始了自己的坦克研究。不过因为当时科技水平还落后于欧洲,美国的装甲车使用的还是蒸汽动力,随着后来美国经济的爆发,坦克的发展几乎可以说是超越了欧洲各国。

  

  世界顶级,美国M1A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目前世界有名的坦克有英国的“挑战者”系列,德国的“豹”2坦克,美国的M1A1“艾布拉姆斯”坦克。可以看到,当年最早发展坦克的四个国家中,法国因为对坦克战斗力缺乏客观评价已经远远落后于其他三国了。一步慢步步慢,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坦克遍地开花般出现,但是不走寻常路的法国,已经很明显的被甩在了几大强国的后面。

  划重点:

  坦克的设计主要可分三方面:火力、防护力及越野力,另外还有对战场上敌军士兵的心理压力。火力是指识别、交战及毁灭目标的能力;防护力是指被敌军发现、击中、破坏的忍耐力;越野力指对战场上多种不同地型的适应能力及战略上的运送能力。这三方面各自影响,如加强装甲提高防护力后,因为重量增加会降低越野力;改用大型主炮加强火力后,会因炮塔前方装甲较弱及车体平衡而影响防护力及越野力。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