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U-57为何号称“碉堡破坏者”?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 2019-01-15 作者:兰顺正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兰顺正

  策划:宋雅娟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图片来自网络)

  前段时间,美国的航空网站THEAVIATIONIST公布了一段B2轰炸机的视频,视频中B2轰炸连续投出2枚非常“粗壮”的炸弹,落地后产生了巨大的爆炸,令人印象深刻,而这种炸弹就是号称“碉堡破坏者”的GBU-57(MOP)钻地弹。

  在现代战争中,用于摧毁地下深层目标钻地弹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始终奈何不了巴格达北部奥塔基空军基地的地下工事,后来波音公司用废旧的203毫米炮管紧急改制了一款钻地弹GBU-28,才解了燃眉之急。但是矛与盾总是互生互长的,当前随着现代化武器的发展,特别是空天超视距打击目标的能力越来越强,各国采取“深埋大藏”进行防御已经是普遍手段,大批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目标因此转入地下,地下防御结构也越来越坚固。据估计,现在全世界地下工事的数量超过1 万,其中1000余处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洲际导弹发射井、指挥与控制中心、核生化武器生产与储存设施等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军事和政治目标。尤其是像伊朗等这样与美国不睦的国家,为了防止美国的斩首,更是会把重要的家当藏于地下或山体中。这些设施中有一些“外壳”非常的坚固,普通手段极难摧毁。

  为了能够有效打击“地道战”,2002年美国诺格公司与洛马公司就已着手为B-2A隐形轰炸机共同研制3万磅(13600公斤)的大型钻地炸弹,但因经费与技术问题使得一度被搁置。2003年在伊拉克战争中,通过对当时钻地弹攻击目标的分析,表明其穿透力与破坏力仍未能满足美军需要。这引发了美军发展超大级钻地弹的巨大兴趣,于是MOP项目开始启动。“碉堡破坏者”的开发由位于佛罗里达的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负责,波音公司负责其设计与测试。小布什政府在2007年由于忧惧伊朗对美国发动突袭,曾向国会申请8800万美元的经费来加速其研发。2009年,美国国防部再次向国会提出申请巨额经费。同年8月2日,五角大楼声称“碉堡破坏者”正在加速研发,并争取于2010年7月装备B-2轰炸机。GBU-57在2011年开始装备部队,而据美国《空军时报》网站报道,2018年美空军已再次升级了GBU-57,这也是该型美国最大的非核炸弹接受的第4次升级

  据目前的资料显示,GBU-57 型钻地弹重量14吨,长6.2米,直径0.8米,由B-2轰炸机搭载和投放(一次可搭载两枚)。该型炸弹采用GPS制导,在它的中部4个短横翼以“十”字形排列,尾部则有4个可折叠栅格尾翼,这使它既能在滑翔飞行中调整方向,又能在最后时刻调整攻击角度。它主要对付的目标包括地下机库、地下核设施、地下指挥所、地下弹药库等钢筋混凝土加固的深埋设施。该弹战斗部壳体采用镍钻钢合金制成,对加固型混凝土的钻深为 60 米,对坚硬岩石为 40 米,对超强加固混凝土为 8 米,战斗部内装有超过 5300 磅的高性能复合炸药,在坑道内爆炸后能够产生高温高压气体和巨大而持久的爆轰波,且迅速消耗坑道内的氧气,造成大面积伤害。美军声称该弹可将 20 多层的大楼瞬间夷为平地,其威力可见一斑。

  划重点:

  B-2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一种的隐身战略轰炸机,杰出的低可侦测性能够使它安全的穿过严密的防空系统进行攻击。B-2在空中不加油的情况下,作战航程可达1.2万千米,空中加油一次则可达1.8万千米,每次执行任务的空中飞行时间一般不少于10小时,通过与GBU-57这样威力大、钻地深的“碉堡破坏者”相结合,使美国空军的"全球到达"和"全球摧毁"能力更加名副其实。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