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g-(4).jpg

战机坠海以后怎么办?——解读飞行员水上救生神器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 2019-04-22 作者:兰顺正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兰顺正

  策划:宋雅娟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近日,日本F-35坠海的消息传遍网络,到目前为止,失事飞行员依然处于失联状态,而这也让相关的飞行员防护救生装备受到重视。

  

  飞行员海上救生是世界公认难题

  (图片来自网络)

  1“金疙瘩”需要保护

  众所周知,培养一名飞行员需要巨大的投入,尤其是战机飞行员更是可以用黄金做等价。飞机用于军事后,飞行员要面临缺氧、过载、碰撞和低温等考验,使其无法正常工作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防护。同时,飞行员一旦紧急弹射或迫降后落如戈壁、沙漠、江海湖海等不适宜生存的地区,也需要拥有相应的救生装备,以“移植”适宜的生存条件,争取营救时间。为了充分能让飞行员更好的发挥战斗力,飞行员个体防护救生装备是每个国家的空军都必备的。

  飞行员个体防护救生装备的研制,早在 19 世纪气球升空飞行中已开始了(高空供氧设备)。发展至今,主要包括加压供氧装备、抗荷代偿装备、碰撞保护装备、水上救生装备、调温设备、核生化武器防护装备等,主要用于对飞行员在高空、高速、高过载飞行,进入有害物理、化学、生物环境,以及飞行员跳伞落人江河湖海等不利环境时实施全身、全程保护。

  2“鲁滨逊”的漂流“神器”

  因为此次日本F-35坠落太平洋,使得飞行员海上救生设备尤为显得重要。目前海上救生设备一般分为随身部分和座椅部分:

  随身部分有救生马甲、救生服领等,救生马甲内综合了各种救生物品,如自卫武器、食物、饮用水、频闪救生信号灯,降落伞钩刀,烟雾火焰信号弹,滤光片,哨子,指北针,求生信号反光镜,烟雾烟火信号棒,电台,手电等(美军飞行员还随身带着一份写着多国家语言的“求助信”。大概意思是:我是美国人,请不要杀完我,请给我水和食物,并把我送回美国,美国政府会报答你的)。救生服领的原理和客机上的救生衣差不多,当穿着者落入海水或内陆水域后,依靠手动和自动两种充气模式变成救生圈,通过产生的浮力,使穿着者的头部露出水面,达到救生的目的。而中俄两国飞行员常在腋下夹着两个小挎包,这就是腋下救生器,充气后能使穿着者肩部以上露出水面。

  

  腋下救生器能让飞行员肩部以上露出水面

  (图片来自网络)

  座椅部分是指在飞行员座椅底下的救生用品包,其中的物资更多也更全,可谓“百宝箱”,在飞行员跳伞时随人一起被弹射出舱,人椅分离时,一方面自动打开降落伞,一方面由飞行员手动或自动打开救生包。救生包打开时抛出救生船并在空中靠重力加速度打开气瓶给救生船充气(救生船也可遇水自动充气)。如美国早期F/A-18A,B,C,D战机就在弹射座椅的坐垫下面配备巨大的SKU-3/A救生用品包,里面主要配备了四大类物资:AN/URT-33A弹射自动信标机,10分钟应急氧气系统;LR-1单人充气救生筏,座椅救生器材(包括尼龙绳、烟雾信号弹、 海水荧光着色剂、SRU-31/P救生用品包、袋装饮水、空地联络信号卡片、铝箔反射救生毯;救生电台以及备用电池等)。

  

  演习中出现的中国飞行员救生设备

  (图片来自网络)

  3中国救生设备发展逐步跟上时代

  上世纪60年代初,中国开始第一代飞行员海上救生装备的研制。那时我军飞行员救生装备极度匮乏,第一代救生装备是依照被我军缴获的救生用品仿制出来的。 上世纪80年代末,第一代飞行员海上救生装备逐渐落伍,中国研发出第二代海上救生装备。但是该设备启动几乎全靠手动,如伞具、救生包不能自动解脱,救生筏不能自动充气,救生电台不能自动开机并自动发出求救信号等。如果飞行员跳伞时已昏迷,救生装备就无法启动。据报道,现在中国飞行员的海上救生装备水平相比原先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已经具备自动开伞,救生筏自动重启,自动抛放,自动漂浮等功能。相信在未来国产救生设备一定能最大限度的保护飞行员的安全。

  划重点:飞机坠海后飞行员的海上救生是世界公认难题,而飞行员救生设备通过提供必要的生存物资和手段,如水粮、电台、信号发生器、自卫武器、救生筏等,将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移植”到海上,能够尽可能的延长飞行员的生存时间,使其支撑到救援力量的到来,因此是各国空军的标配。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