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无奇的常规弹药系列稿件(四)战术导弹:为火箭弹装上眼睛和大脑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 2019-11-05 作者:鸿爪雪梨 |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鸿爪雪梨
策划:武玥彤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严格来说,导弹的历史和火箭弹的历史几乎一样长,同样是二战时期,德国人研发的V1、V-2导弹首先投入了实战,从欧洲西海岸对英国本土进行了轰炸。装有液体燃料的V-2导弹射程超过300公里,是当时世界上射程最远的武器(没有之一)。但由于彼时制导技术尚不发达,V-2导弹的准头极差,对于英国来说,这款导弹的威慑作用远大于作战效果。
图1 德国V-2导弹(图片来自网络)
但是这种“无人控制飞行武器”无疑是后来导弹技术的先驱者,二战结東后,美国和苏联从德国引进众多导弹技术及专家,并开始着手提高它的射程和制导精度。而对导弹大推力发动机的研究,也促进了火箭推进系统的发展,为后来人类在宇航事业方面的突破打下了基础。
导弹的进化历经数个阶段,在发展之初(上世纪50年代),那时的导弹采用大推力液体发动机,射程可以达到几千公里,并且可以装备百万吨级当量的核弹头,在这恐怖的杀伤威力下,制导精度反而不是那么重要。同时导弹在地面垂直发射,准备时间长,容错率低,是被作为战略武器看待的。到60年代,在逐渐实现井下发射和潜艇发射后,导弹技术集中到向多弹头导弹发展,导弹更加像是一个大气层内飞行的航空运载器,同时由于美苏争霸,洲际导弹和中远程导弹发展尤其迅速。
图2 mk41垂直发射系统发射"标准3型"导弹的瞬间(图片来自网络)
而后随着多种制导方式的快速发展以及电子集成技术的逐渐成熟,导弹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在各种“大杀器”战略导弹之外,逐渐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战术导弹,反舰、反坦克、反飞机等功能也逐渐精细化,时至今日,导弹水平已经成了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重要标杆,即便是2019年,全球范围内拥有完整的导弹独立设计、批量生产能力的国家也屈指可数。
按照发射方式,导弹可以分为陆基、海基、空基;按照打击目标,可以分为对空对面、对点、对潜等;按照作战定位,可以分为战略、战术等。这些分类都很好理解,但譬如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则相对而言较为专业化。
弹道、巡航是根据导弹在发射后的飞行轨迹来分类的,弹道导弹是指导弹在发射之后,以既有路径飞行,这种导弹一般是没有弹翼的,某些先进的战术导弹添加了边条翼结构,使导弹姿态更加灵活,突防能力更强,但不可改变航向。巡航导弹又称飞航导弹,这种导弹的飞行轨迹依次为爬升,定高水平飞行(巡航)和俯冲,拥有喷气式发动机,在巡航阶段的原理与飞机相同。这两种导弹的战术定位各有千秋,弹道导弹的速度极快,打个措手不及,而巡航导弹则代替有人飞机游弌在目标领空,令对手防不胜防。
图3 DF系列弹道导弹(图片来自网络)
图4 战斧巡航导弹(弹身上显眼的翅膀是巡航导弹的外观标志之一)(图片来自网络)
与火箭弹相比,导弹除了“贵”之外,几乎没有明显缺点。导弹胜在精确打击能力强,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在于导弹拥有导引头、弹上电脑、控制器等组成的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制导方式的不同采取自主锁定、人在控制、末端寻敌等方式。同时导弹的突防能力强,可依靠弹体的气动外形以及弹上的伺服机构完成各种弹道调整,以精确打击的方式给敌人“做手术”。
导弹家族人丁兴旺,小到仅数百克的“袖箭”,大到以吨计的“东风”,导弹几乎可以满足现代战场上对各种作战环境、各种打击目标的需求。就我国火箭军来说,反装甲有“红箭”系列,地面防空有“红旗”系列,空空作战有“霹雳”系列,反舰有“鹰击”系列,潜射有“巨浪”系列,战略威慑有“东风”系列等。遥想当年,对付敌人的飞机只能哀叹“用竹竿去捅”。而在70周年阅兵式上展示的“东风17”、“长剑100等高精尖武器,证明我国的导弹事业在独立发展的道路上已然踏出一条康庄大道。
图5 国产“袖箭”多用途导弹(图片来自网络)
图6 “红旗”防空导弹(图片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王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