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信息环境”—美军决胜全球一体化作战的基石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 2020-03-23 作者:张保庆

  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张保庆

  策划:宋雅娟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联合信息环境”(JIE)是美国国防部启动的规模宏大、耗时多年才能完成的国防信息基础设施现代化整合与重构计划,被视为2020年美军联合部队实现“全球一体化作战”的重要战略举措。美国国防部高度重视“联合信息环境”计划,多措并举推进“联合信息环境”建设,力争突破作战信息共享和协作障碍,为美军在全球范围军事行动提供高度共享、无缝衔接、可互操作的信息服务,大幅提升军事网络的效率、效能和安全性。

  一、响应国防战略更新和联合作战的根本需求

  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和作战环境的变化,美国国防部于2012年1月和2月接连发布《国防战略指南》和《国防战略评估》报告,强调打造一支更加敏捷灵活、更快部署速度、更富创新性、技术更为先进且能应对未来各种挑战的联合力量,成为美军建设“联合信息环境”的重要战略因素。2012年9月,美军参联会发布《联合作战顶层概念:联合部队2020》,提出包括全球机动作战、全球火力战、全球网络战和全球特种作战在内的“全球一体化作战”新型概念。“全球一体化作战”强调跨域融合,要求美军各军种间及任务伙伴间实现跨域、跨层级、跨梯次、跨地域、跨机构网络化整合,而“全球信息栅格”显然已无法满足这种跨域融合联合作战的需求。2013年,美军参联会发布《联合信息环境白皮书》,明确指出国防部应建设“联合信息环境”,并将其视为实现“全球一体化作战”及任务式指挥的基石。

  

  JIE发展构想图(图片来自网络)

  二、弥补现有信息基础设施弊端的必然选择

  美军目前拥有的全军共用信息网络主要有“国防信息基础设施”(DII)、“全球信息栅格”(GIG)和“联合信息环境”(JIE)。其中,“国防信息基础设施”建立较早,已不能适应网络中心战的作战要求,逐步被“全球信息栅格”和“联合信息环境”替代。

  “全球信息栅格”集成了互联网、电话、视频会议等网络功能,可以为所有军事用户提供各种保密或非保密的语音、视频与数据传输服务。然而,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全球信息栅格”逐渐暴露出互操作性差、规模过于庞大且异常复杂、成本高昂、难以适应新技术变化、存在安全漏洞等问题。为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加强网络安全,满足美军一体化联合作战对于信息环境共享的需求,美国国防部在“全球信息栅格”基础上,推动建设 “联合信息环境”,从根本上改变美军现有信息集成、配置、接入、共享模式,实现资源和服务的共建、共享和互操作,提高国防部网络和信息资源的效用效率和安全。

  三、适应新兴信息技术发展的内在产物

  21世纪以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信和智能终端等网络相关技术的发展成为信息领域的使能力量。这些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美军实施新的任务式指挥方式、弥补现有国防信息基础设施不足、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性条件和新的发展机遇。

  美军提出“联合信息环境”就是期望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终端等新兴技术,解决国防部当前信息基础设施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成本节约、效率提高和安全增强的网络信息环境,为美军实现跨域协同和 “全球一体化作战”提供强力支撑。

  美军信息基础设施由“全球信息栅格”发展到“联合信息环境”,实质上是“网格”到“云计算”的发展。云计算突出的信息管理、资源管理等优势,成为美军“联合信息环境”建设的内在驱动和重要手段。2019年7月12日,美国国防部发布《国防部数字现代化战略》,指导美军数字化环境转型和“联合信息环境”建设,确保联合部队在现代化战场上的竞争优势。

  四、夺取联合作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为满足全球联合作战信息能力需求,加速信息技术在军队战斗力生成中的作用,美国国防部2011年12月发布《国防部信息技术领域战略及路线图》,提出“联合信息环境”概念,明确指出整合美军所有信息资源,构建一体化、安全的“联合信息环境”,实现各层级、各领域信息系统、网络、服务等资源的全面整合。

  未来战争将是智能化、体系化的战争,“联合信息环境”正是美军实现“跨域协同”、构建“全球一体化作战”能力的战略举措。与“全球信息栅格”异构混合网络、防御性差、运行成本高不同,“联合信息环境”基于一套标准和架构,为所有军种建立统一、安全、灵活的信息共享环境,将极大提升未来体系化作战效能,为美军谋取信息优势、夺取战争胜利提供重要支撑。

  

  JIE架构示图(图片来自网络)

  专家信息:张保庆,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部,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国外航天与导弹武器与技术研究工作,公开发表文章3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7本。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