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道导弹弹头再入技术中有哪些“拦路虎”?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 2020-07-29 |
【弹道导弹弹头再入技术①】
大家知道,流星在划过天际时,大部分都被与空气摩擦生成的高热烧掉,只有极少部分坠落到地面,成了罕见的陨石。那么,弹道导弹的弹头高速再入大气层时,会不会象流星体那样被空气摩擦烧毁了呢?
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第一枚弹道式洲际导弹试飞成功之后,美国便急忙加紧研制名为“大力神”的导弹与之抗衡。然而,由于美国当时对导弹弹头高速再入的特性缺乏充分认识,结果头几次弹头再入试验全部失败,迫使“大力神”洲际导弹研制工作推迟数年。类似的情况在上个世纪60年代研制“民兵3”导弹时再次出现。当时“民兵3”采用的“MK-12”型多弹头再入时遭遇的飞行环境比“大力神”那样的单弹头更加恶劣,由此产生的滚动共振、横向过载、不对称烧蚀等都比较严重。因此该弹头在前两次再入试验中都被烧掉,导致“民兵3”计划推迟2年。弹道弹头再入是各国远程导弹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难题,那么,这些“拦路虎”究竟有哪些呢?
一是高温烧蚀。导弹的弹头再入速度很大,一般都等于甚至超过陨星体坠落的速度,最大速度甚至可以达到24倍音速。这使弹头再入所接触的空气受到强烈压缩,弹头飞行速度受阻。这样,弹头的大部分动能就转化成热能,使其周围的空气和其自身的温度急剧上升,最高温度可以达到约7000-11000摄氏度。这样高的温度不要说用普通金属材料制的弹头壳体难以承受,即使弹头壳体上再敷上一层耐高温烧蚀的保护层,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烧蚀和机械剥蚀。因此若不加以精确控制,弹头壳体将出现凹陷、沟槽、花纹、鱼鳞坑、鼻锥等异常形变。这样,轻则影响弹头再入飞行的稳定性,重则导致整个弹头烧毁或解体。
弹头烧蚀试验情况,可见铸造的端头帽和纤维布包裹的再入体壳体(图片来源:朝鲜《劳动新闻》)
二是等离子鞘。弹头高速再入时,由于气动力加热,弹头表面出现高温,空气分子分解为原子,而原子又进一步被分解为正离子和电子;由于这时出现的正离子和负电子的电荷量是相等的,所以被称为“等离子体”。这样,高速飞行的弹头就象装进了“刀鞘”,这就是所谓的“等离子鞘”。由于“等离子体”可以屏蔽电磁波,所以“等离子鞘”隔断了弹头上的遥测、通信等与地面联系的电子信号,给导弹的飞行试验造成严重困难。
使用火箭发动机对弹头头锥部分进行耐烧蚀测试(图片来源:朝鲜《劳动新闻》)
三是气动力。在高速再入时,弹头将受到强大的空气阻滞和压缩,产生50G以上的轴向过载。同时,在阵风等偶然因素的干扰下,弹头就会失控。另外,由于受到空气动力的作用,弹头将会有较大的振动,从而使弹头不仅会偏离预定的飞行弹道,还能在再入时受气动力的作用而被摧毁。
四是粒子云侵蚀。粒子云对高速再入弹头的侵蚀问题是上个世纪70年代初才开始被人们重视、研究和着手解决的一个问题。所谓“粒子云”,指的是弹道式导弹再入大气层时,可能出现的雨滴、雪晶、冰晶等水凝云粒子环境,或悬浮在大气之中的灰尘,以及核爆炸引起的尘埃及各种漂浮物等所形成的粒子云团。由于弹头与粒子云高速碰撞,弹头的气动外形和气动特性将发生显著变化。这不仅影响弹头的命中精度,还可能造成整个弹头的解体。当然,粒子尺寸的大小、质量和密度的不同,所受到的侵蚀程度也不同。但无论如何,这与弹头在晴朗天气和清洁大气中再入飞行是截然不同的。
总之,弹头在高温烧蚀、粒子云的侵蚀和气动力等多个“拦路虎”的作用下,不但可能使弹头烧毁或解体,还会引起滚动共振问题,使弹头翻滚或旋转,严重影响弹头飞行的稳定性。
李文盛:电子工程学士及军事学硕士,原总参某部高级工程师,从事军事信息与军事战略研究,以及远程作战问题研究,长期参加中国军控学会《年度国际军备控制与裁军报告》及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全球核态势评估(年度)报告》的撰写,在军内外十余家刊物发表学术及军事科普论文400余篇,参与《俄罗新军事基本情况》、《美国未来作战系统》等多部论著撰写,主持或参加了多项国家及军队科研项目,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多项,为核战略与核武器发展、作战使用专家,在防空与反导,以及常规远程作战方面也有较深研究。
出品: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
策划:金赫
科学顾问:李文盛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责任编辑:王超
上一篇:导弹弹头如何穿“裙子”防热?
下一篇:有些导弹弹头再入为什么要减速?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