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炸弹到“水弹”:消防轰炸机如何扑灭山林大火?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 2018-10-24

  近日,中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成功实现水上首飞,其船体部分有4个水密箱,滑行中一次最多可汲水12吨,最快仅需20秒,单次投水救火可覆盖近10个篮球场大小面积。可以说,AG600具有超强的救火能力,特别是比较难应付的山林火灾。那么,还有那些飞机可以进行山林灭火呢?

  其实,为了扑灭山林火灾,美国人常常出动以商业客机改装而成的灭火飞机才能奏效——这些诸如麦道DC-10、波音747、洛克希德C-130等庞然大物改造的特大号消防车一次能向火场投放上万升的灭火剂,效率十分可观。

  

  图为在火场上空撒下红色阻燃剂的波音747灭火机。(来源:San Bernardino Sun)

  但在商业化的大型飞机尚不普及,大型客机和货机价格仍非常昂贵的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面对动不动漫山遍野的烈火,美国人是如何在地面灭火手段难以到达的前提下扑灭火灾的呢?

  今天的人们自然很难想象,眼下静静地停留在博物馆里的二战古董军用飞机们,正是在那时活跃于火场上空,承担起将数千升灭火剂投放在烈火头顶上的重任。

  “飞行堡垒”和“解放者”:鞠躬尽瘁的二战老兵

  作为总产量达到数万的美国重型轰炸机代表,“战略意义”不如B-29那般浓郁的B-17“飞行堡垒”和B-24“解放者”(后者也包括海军型号PB4Y“私掠船”,本文一并以B-24代称),在战后也被大量售卖给民间用户和政府部门。

  考虑到它们的容载能力依旧非常出色,它们继续服役的很大一部分用途,就是在山火蔓延时载着多达数吨重的水或阻燃剂出动,将这些液体泼在烈焰的头顶上。

  通常来说,B-17“飞行堡垒”在改装水箱后能装载6000升液体,而B-24“解放者”则要更好一些,其装载量最大能达到一万升以上,和DC-10之类的喷气式灭火飞机也毫不逊色,只是在波音747的七万升面前望尘莫及罢了。

  

  图为隶属美国林务局的B-17消防轰炸机,该机后来被移交到西雅图飞行博物馆,注意远处还有一架B-24。(来源:goodall)

  优异的性能,是美国民间和政府灭火单位将这些老伙计作为“消防轰炸机”沿用多年的最大原因。以现存于西雅图飞行博物馆,被称作“波音蜜蜂”的B-17F藏品为例,在1991年递交波音原厂进行修复之前,该机曾在消防机的位置上勤勤恳恳地工作了长达17年之久。

  而遍历现存的,在各博物馆颐养天年的B-17轰炸机,有类似经历的其实并不在少数:在亚利桑那州皮马博物馆展出的“与你常在”号B-17G轰炸机、在马萨诸塞州展出的“909”号B-17G轰炸机、乃至大名鼎鼎的,出演过电影的“孟菲斯美女”号B-17F等飞机,都有曾在消防单位服役多年的经历。

  

  图为著名的N2870G号PB4Y-2消防轰炸机起飞失败后拆卸的残骸,被用于海军博物馆飞机的修复。(来源:Hawkins and Powers Aviation)

  但由于其机身耐损度低,B-24轰炸机就很难有这么好的,从一而终的运气。在B-17尚能起飞灭火的上个世纪80年代,同样参与灭火的B-24就因为各种问题和事故被迫退出消防机队,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马丁JRM“火星”:老兵依旧不死

  作为一款仅制造了7架的大型水上飞机,马丁JRM身上的殊荣实在太多太多:它不仅是世界上体积和翼展最大的水上飞机,更很可能是实际应用时间最长的大型飞机:时至今日,前往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游览的游客倘若运气好,便还能在斯普罗特湖目睹到一对这样的庞然大物的身影——对,你没听错,是一对。

  

  图为斯普罗特湖上比翼双飞的马丁JRM“火星”水上飞机,远处的“菲律宾火星”已恢复了美军服役时期的涂装。(来源:Reddit)

  即便是比起庞然巨物波音747,曾经被作为美国战略空运力量候选机型的马丁JRM也可谓是不落下风:其翼展甚至要比波音747略微长出1米,本身载重能力非常惊人:从水上起飞时,该机能搭载着269人从圣地亚哥直飞加州阿拉米达。考虑到这一纪录创立于1949年,这已经足够说明它的惊世骇俗了。

  而巨大的容积空间,以及独特的水上起飞能力,也就是地广人稀比美国更甚的加拿大灭火企业将其保留至今的重要原因:马丁JRM机舱内容载的,多达三万升的水能扑灭将近两万平方米的山火,也堪称是“立竿见影”。

  不过近年来,这些工作了六七十年之久的老兵们也有力尽不支的迹象。天下总没有不散的宴席,总建造数量不过两位数的它们能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得以有更多的清晰影像留存下来,对后人而言就已经意义非凡了。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旋钮工作室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