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朋友圈“倒挂法”靠谱吗?科普中国官方微信 2016-07-20 |
最近,微信朋友圈里传播着这样一个“救命帖”——
(图片来自网络)
相信这种做法的人,觉得利用重力可以将儿童溺水时吸入肺部的积水排出。但是,这种急救的方法是否正确、是否靠谱呢?对于溺水,你真的了解吗?其实,事实应该是这样的~
先来弄明白什么是淹溺?
淹溺是指人浸没于水或其它液体后,液体充塞呼吸道和肺泡或反射性引起喉痉挛而发生窒息和缺氧,处于临床死亡【呼吸和(或)心搏停止】状态。

(图片来自网络)
淹溺根据浸没的介质不同,可以分为淡水淹溺和海水淹溺。人体溺水吸入淡水或海水后,均可引起肺的损伤和低氧血症,而大多数淹溺者猝死的原因是因 窒息所致的严重心律失常。尸检可见,约有70%的溺死者呼吸道有呕吐物、泥沙或水生植物吸入。而淹溺者的临床表现个体差异较大,与溺水持续时间长短、吸入 水量多少、吸入介质的性质和器官损伤严重程度有关。这也就决定了对其急救处理的措施是有区别的,不能一概而论。
溺水后正确的处理方法是这样~
尽快将溺水者从水中救出后,首先应确定溺水者处于什么样的意识状态,即神志是否清醒?
若溺水者神志清醒,有咳嗽和呼吸困难,可以帮助、鼓励其咳嗽,或拍打其背部促使气道液体排出,同时拨打急救电话。这时陪伴、安慰就是很好的处理方法。
若溺水者神志不清醒,但是可以看到其胸腹部仍有上下的起伏,这说明其还有呼吸,还活着!这时可以采取侧卧位,以利气道中污物的流出、以便观察呼 吸和保持气道的通畅,并迅速清除其口鼻腔中的分泌物、呕吐物及其它杂物,同时勿忘拨打急救电话,使急救医护人员尽快、准确到达现场。

(图片来自网络)
若溺水者神志不清醒,没有呼吸,且呼之、拍之不应,手脚不动,眼睛不睁,这说明其可能出现了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应首先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因为溺水所致的心跳骤停属于窒息性的心跳骤停,对氧气的需求是第一位的,之后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有的人溺水后,虽然没有发生呼吸心跳骤停,但是仍然会存在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当患者上岸后出现大面积荨麻疹、剧烈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喉 头哮鸣,或者意识改变如倦怠、嗜睡、昏睡、谵妄、木讷、反应迟钝等都意味着病情严重。此时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提高警惕,严密观察,及时送往医院就医。现 场急救时应注意保暖。有呕吐的病人应保持稳定的侧卧位,保护好呼吸道,及时清理口中的呕吐物,预防呕吐物返流气道引发的梗阻窒息。
由上可知,对于溺水者一概地进行倒挂控水施救是不可取的!因为溺水者若是处于清醒的状态,这样做就没有必要;若其是神志不清、还有呼吸的状态, 这时控出来的就不仅仅是胃内的水(肺内的水是不易被控出来的),还会有其它的胃内容物,极易发生误吸,而引发梗阻窒息,使溺水者处于更加危险的状态;若溺 水者已经神志不清、发生了呼吸心跳骤停,控水只会延误抢救时间,是起不到有益的作用的。因此,无论溺水者被救起后处于何种状态,倒挂控水施救都是不提倡 的,这不是正确的施救措施。
溺水性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赶紧学起来!
首先是判断是否发生了呼吸心跳骤停。如可以拍打其肩部,并大声呼叫他,观察其有无反应;若无反应,接下来应检查其有无呼吸,先压额抬颏(下巴),开放气道,观察其胸腹部有无上下起伏,5~10秒钟后无反应,就可以认为其发生了呼吸心跳骤停。

(图片来自网络)
第二步是进行人工呼吸。先压额抬颏,捏住鼻子,不要让鼻子漏气,最好用一清洁的薄布盖在溺水者的嘴部,施救者需深吸气,用自己的嘴包住溺水者的嘴吹气,先连续吹气5次,同时观察胸廓有无起伏,以验证是否吹气有效。
第三步进行胸外心脏按压,连续按压30下,再进行2次人工呼吸。按照如此30:2的比例做下去,直至溺水者苏醒或急救医护人员赶到。胸外心脏按 压时,需用一只手掌根部放在两乳头连线中点的胸骨上,另一手掌根平行重叠压在手背上,手指相扣,保证手掌根部横轴与胸骨长轴方向一致,施救者的身体应略向 前倾,两臂伸直,依靠肩背部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按压的幅度约为3~5厘米,按压和放松的时间大致相等,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按压过程中应努 力减少中断。
最后,强调一点:对于溺水意外伤害事件的救助,最重要的就是~预防。这一点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尤为重要,这需要监护人的用心和上心。在外出游玩时尤要注意人身安全防护,以不发生溺水意外安全事件为好。
(作者:车驰,干休所保健医生,内科执业医师,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责任编辑:李阳阳
上一篇:城市遇洪水自救七法
下一篇:宫颈癌HPV疫苗上市了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