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人造”当成阿斯巴甜的原罪

科技日报 2016.07.25 第04版 2016-07-25

 


■打破砂锅

    “致癌的人群证据太少,国际权威机构如FDA、EFSA、JECFA等都认为目前来看并不致癌。” 

    “评估报告认为,对于普通人群而言,每公斤体重40毫克的摄入水平是非常安全的,一个60公斤体重的成年人每天可以吃2.4克。” 

    “阿斯巴甜这样的甜味剂以及各种香精对身体无益,尤其儿童经常食用可能导致营养素吸收减少。” 

    最近百事公司宣布,将在美国市场轻怡可乐系列中重新使用甜味剂——阿斯巴甜。而就在去年8月,该公司决定停用这一人造甜味剂,理由是部分消费者认为阿斯巴甜具有引发癌症等潜在风险。

    小小的甜味剂,到底隐藏着什么安全疑虑?真的不能好好喝可乐了吗?科技日报记者为了您的夏日特饮,决定一探究竟。

    阿斯巴甜致癌说尚无明确证据 

    阿斯巴甜,乍听上去不明觉厉,它到底是什么呢?

    阿斯巴甜(Aspartame)是一种人造的糖替代品,是一种由 L-天冬氨酸和 L-苯丙氨酸缩合而成的二肽化合物。阿斯巴甜经口进入人体后,在肠道酯酶和肽酶的作用下产生3种常见的代谢产物包括天门冬氨酸、苯丙氨酸和甲醇,其氨基酸产物可参与正常氨基酸代谢。

    阿巴斯甜真的致癌吗?

    “致癌只是在动物实验上发现,但人群证据太少,国际权威机构如FDA、EFSA、JECFA(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下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等都认为目前来看并不致癌。”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主任助理阮光锋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阮光锋介绍,这方面的动物实验有很多,其中一个动物实验就是2006年由欧洲环境科学基因拉马奇尼基金会(ERF)发布的。该研究显示给大鼠100mg/kg的阿斯巴甜可引起多脏器肿瘤包括淋巴细胞瘤、白血病、神经鞘瘤,使得其致癌性问题引起了全球的高度关注。

    资料显示,就在这份报告发布不久,欧盟委员会委托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对其致癌风险进行评估,一些毒理学家、流行病学家以及非盈利政府机构也要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其该毒理学研究资料进行评估。EFSA最后得出阿斯巴甜具有致癌作用的说法不具有说服力的结论,认为阿斯巴甜的“使用条件是安全的”。FDA也在2007年发表声明,认为ERF的毒理学的所谓“研究”在研究设计、原始记录、结果解释等方面均没有充分解释,其得出的阿斯巴甜具有致癌性的结论说服力不足。

    既然传闻不实,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虑呢?

    “虽然暂时没有证据证明甜味剂与人类癌症之间存在任何关系,但是由于阿斯巴甜毕竟是一种人造化合物,贴上了这个标签,可能会让人有些担心。”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缪铭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说。

    “60公斤体重的成年人每天可以吃2.4克” 

    “其实,阿斯巴甜是一种常见的甜味剂,在饮料、果酱、罐头等很多食品中都有使用,并已列入了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理事郭晓薇对记者说。

    郭晓薇向记者展示了2014年12月由国家卫计委发布的“国家标准GB2760-2014”,规定了每种添加剂的用量和使用范围等,其中就有“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又名阿斯巴甜)”,在“碳酸饮料”一项,标明了该种添加剂的最大使用量为0.6g/kg。

    “如果以一听普通可乐330ml来计算,那么其中只含有0.198g的阿斯巴甜。”阮光锋说,这个剂量是安全的。

    “西方国家消费者担忧其安全性,主要是由于他们一般每日对可乐的饮用量较大,因而摄入阿斯巴甜的量也会相应较多。”缪铭说。

    “EFSA 2013年对阿斯巴甜的评估报告认为,对于普通人群而言,每公斤体重40毫克的摄入水平是非常安全的。”阮光锋说,一个60公斤体重的成年人每天可以吃2.4克,而阿斯巴甜是蔗糖甜度的200倍,所以2.4克差不多可以提供1斤白糖的甜度,正常饮食根本不可能吃那么多。

    因此阮光锋表示,正常人不用担心有害,只要是合格产品都可以正常饮用。不过,有一类人群要特别小心。“‘苯丙酮尿症’患者应当避免摄入阿斯巴甜,因为阿斯巴甜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苯丙氨酸,苯丙酮尿症患者无法代谢。”阮光锋说。

    “甜饮料能不喝就不喝” 

    “建议尽量少买、少食用含食品添加剂多的预包装食品,像阿斯巴甜这样的甜味剂以及各种香精对身体无益,尤其儿童经常食用可能导致营养素吸收减少。”郭晓薇说。

    阮光锋也对儿童进行特别提示:“甜饮料能不喝就不喝,喝甜饮料对于儿童培养营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不好。”

    食药监总局发布的2016年第5期《食品安全风险解析》中,有关专家解读甜味剂时提醒大家警惕食品添加剂的两大先天缺陷,用化学食品添加剂“改善”出来的“色香味”,并非食物本身所具有,而是一种假象,往往掩盖食物原有的低劣甚至恶劣,存在安全隐患。

    所以,冰镇可乐虽是解暑消热佳品,也别喝太多哦。

 

责任编辑:刘帮勇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技日报 2016.07.25 第04版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