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看得见的文明史》

科普中国网 2016-07-27

  书名:《看得见的文明史》

  作者:[英]菲奥纳·麦克唐纳 等/文 ,[英]约翰·詹姆斯 等/图, 刘勇军,爱乐娃 译

  出版社:知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9月

  内容简介:

  本套书以建筑为核心线索,分别从艺术、科技、文学、地理、宗教等多方面展现文明史的进程。历经20余年,英国知名历史学家、博物学家、语言学家、博物馆馆长、铁路公司高管、教师、作家、绘者共同探讨,选择最好的展现文明史发展的典型建筑,共同创作!

  ·书中1000余幅细节放大图,100余幅大型剖面图,帮助孩子清晰地感受文明进程的全景,也从建筑中读懂更多维度的文化内涵,出国旅游必备!

  ·由专家附注索引和大事记,使之当之无愧为英国学生推崇的"多图式工具书"

  编辑推荐:

  ·何为文明史?

  文明史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它涵盖了人类发展的所有。《辞海》的定义为"文明史是社会进步的历史"。它包括艺术、科学、人文、社会学……

  ·为什么要在孩子有限的时间内先来学习文明史呢? 而不是语文、物理、英语,或者数学?

  首先,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节奏,在孩子进入细致的数理化专科学习之前,了解大的世界观,以本应有的自信和谦卑去探索和学习,这便是学习文明史的作用。另外知道他未来所学的东西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的位置和作用是什么,知道有用,且可以有那么巨大的作用,这才是学习的内在动力。

  其次,在国际融合的大背景下,了解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合作者的行为惯性和关注点是未来人才的必备素质,即"觉察文化差异的能力"(culture difference awareness)。只有了解才能理解,只有理解才能包容,才能更加智慧地应用与合作。

  ·为何选择"建筑"作为孩子了解文明史的起点?为什么不是雕像?画?或者音乐?

  首先,大部分书中介绍的建筑形式还存在于地球之上。建筑是人类文明留下的为数不多的有形资产。

  其次,它足够大。孩子们不用很费力,就会感觉到它的气场,就会看到它的艺术造诣。有些建筑因为种种原因已经残损,本套书专门聘请了多位史学家,对很多历史建筑,根据历史文献,进行了严谨地、科学地历史再现。如今,这些建筑可能已经残损,但是这往往也是孩子们容易提出问题的地方。为什么那么美的东西要被破坏?我怎样才能保护它?

  再者,宏伟的建筑通常耗资巨大,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里有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也有统治者和劳动者之间各种各样的关系。所有"用"这些建筑的人也不止是一个人,不仅仅是一个所有者的名字这样简单。使建筑充满人间烟火。

  第四,建筑建造的整个过程通常时间比较长,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所以在这期间,战争、瘟疫、财富的积累、社会阶层和势力的此消彼长,方方面面,都会对建筑的设计、布局、式样有所影响,有所积累,有所体现。

  作者简介:

  菲奥纳·麦克唐纳

  菲奥纳·麦克唐纳曾在剑桥大学和东英吉利亚大学学习历史,并任教于许多院校,创作了多部儿童书籍。

  贾桂琳·莫莉

  贾桂琳·莫莉曾在牛津大学学习英语专业,曾任英语和历史教师,并且出版了多部著作,包括备受赞誉的非小说类儿童历史书籍。

  理查·亨布尔

  理查·亨布尔1971年出版第一本著作,此后著有二十多部关于船只历史、海上探险和海军历史的书籍。他结婚后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女儿,现在南德文郡生活和工作。

  史蒂芬·约翰逊

  史蒂芬·约翰逊曾经在牛津大学学习古典学和考古学,主要研究方向是罗马防御工事,他写过若干本关于古罗马防御土墙和不列颠尼亚的书,其中一本专门介绍了哈德良长城。他是考古学家、作家,同时又是一位出版商,13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英国遗迹。

  约翰·马拉姆

  约翰·马拉姆就读于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历史学和考古学。他现在是一名作家,专门致力于为儿童创作纪实文学。约翰和妻子及两个儿子现居住于柴郡。

  约翰·詹姆斯

  约翰·詹姆斯1959年生于伦敦,曾在伊斯特本艺术学院求学,1982年离开艺术学院后,他一直致力于专门研究重塑历史,现居于英国苏塞克斯郡。

  马克·伯金

  马克·伯金1961年生于黑斯廷斯,曾在伊斯特本艺术学院求学,自1983年离开艺术学院后,便一直致力于研究历史重构。目前他携妻子和家人定居在东萨西克斯。

  马克·贝伯

  马克·贝伯毕业于伦敦斯莱德学校,主修绘画和蚀刻术。他从1962年开始成为一名自由插图画家,并在伊斯特本艺术学院教授插图绘画。现于东萨西克斯生活及工作。

  尼古拉斯·休伊森

  尼古拉斯·休伊森毕业于苏塞克斯的布莱顿技术学校,在伊斯特本艺术学院学习插画制作。他至今已为众多童书创作了插画。

  媒体评论:

  这不仅仅是一套童书,用建筑这个角度介绍文明史,从作者的配置、索引详细程度、以及历史考古的严谨程度上来看,足可以成为孩子们课堂学习的人文类参考书。

  --王玲 建筑学者

  儿子最爱看的是行进在神庙中的法老葬礼队伍,这是一张节放大图,可以看到有人在跳舞,有人在点香炉,有人抬着神龛,有人在给神像点香炉,神像的头像上还有两只小手,每张图都有很生动的说明。

  --Rose Guinevere 来自英国亚马逊

  这套书中对建筑过程和建筑结构的介绍是我目前看到的童书中水平极高的,最主要是书中的大型剖面图和放大图,孩子很容易产生兴趣,准备带着旅行时对照着看。

  --L.C.Ward 来自英国亚马逊

  建筑是载体,我认为这套书除了建筑外,出彩的是围绕建筑的人的生活,无论是造建筑的人,还是用建筑的人,他们的宗教、饮食、时尚、金钱等等,一一介绍,这样的建筑好像在历史的舞台上跳舞啊。

  --杉杉爸 来自豆瓣

  这是一套跨学科教育的好书,当数学、物理、化学、天文遇到金字塔、中世纪大教堂、十六世纪大帆船、十九世纪火车站,孩子们就来劲了。

  -- 勋章菊 小学班主任

  古往今来的伟大建筑,容纳了人类艺术的丰厚底蕴,体现了创造者的技艺和智慧,承载着开拓者的勇气与决心,烙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和辉煌。一个未来建筑师的修养,离不开这些文化积淀的滋养。

  --曾繁柏 建外SOHO主设计师

  

责任编辑:lijia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