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423141.png

高血压防治的科普知识

科普中国 2016-08-03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脑卒中是高血压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居民死亡的第一病因。每年死于高血压和心血管病的患者占总死亡人数的41%。

   

   目前,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3亿多人,每2.6人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多数高血压病人早期常无感觉,往往悄然起病并造成突发事件,被公认为“无声杀手”,部分患者会有头晕、失眠、耳鸣等症状,然而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血压的高低并不一致。大多数人会以症状的严重程度来判断高血压的严重程度,而拒绝测量血压,长此以往对身体造成损害。因此每个人都要正确的认识和控制高血压。  

   

   

    血压的标准? 成人血压<120/80 mmHg为正常血压,或称健康血压;65岁以上老年人群,血压<130/80mmHg 也应认为是基本健康血压;成人血压≥140/90 mmHg为高血压;成人血压120-139/80-89 mmHg为正常高值血压。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也诊断为高血压。 

   如何控制血压?第一、做好降压准备,患者应了解自身血压情况,有无出现高血压并发症,建议一般病人血压低于140/90mmHg,糖尿病、慢性肾病病人血压低于130/80mmHg。患者自身学会正确的测量血压,家庭血压监测可以避免白大衣效应,更有助于评估患者数日、数周甚至数月、数年血压的变化或降压治疗效果,增强患者的参与意识,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也可用帮助医生适时调整治疗方案。第二、非药物治疗主要指生活方式干预,即去除不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坚持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这四条原则。超重和肥胖、高盐饮食、长期吸烟、过量饮酒是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控制体重、限盐、戒烟、限酒是防治高血压的有效措施; 血压易受环境、活动、情绪及用药不规则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波动,因此高血压病人要经常测量血压。第三、药物与非药物疗法相结合,全面达到治疗目标。  

  降压治疗药物应用应遵循以下4项原则,即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应用及个体化。 

  常用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利尿剂和b受体阻滞剂五类,以及由上述药物组成的固定配比复方制剂。合理选择、长期坚持、规律服用治疗高血压药物,是持续平稳有效降压的基本保证。 长期服用降压药,可保护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积极预防高血压并发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降低死亡率。 

  人人参与,共同行动,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责任编辑:刘帮勇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