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航天局推进“捕星”任务

新华社 2016-08-17

  美国航天局的小行星捕捉任务又向前推进一步。近日,该机构批准“捕星”机器人任务部分进入设计研发阶段,并希望其航天业界的合作伙伴帮助提供“捕星”无人飞船实验仪器载荷。

  “捕星”任务正式名称为“小行星重定向任务”,共分机器人任务和宇航员任务两个部分。在机器人任务部分,美国航天局将于2021年12月发射无人飞船,从一颗小行星表面采集一块巨石,然后将其挪至月球附近。在宇航员任务部分,美国宇航员将于2026年乘坐“猎户座”飞船,前往探索这块巨石。

  今年7月,美国航天局评估了“捕星”任务机器人任务的内容、成本和进度承诺,估算成本从原先的12.5亿美元变更为14亿美元,这还不包括火箭及发射后运行阶段的费用。美国航天局管理层权衡后决定继续推进机器人任务。

  美国航天局副局长罗伯特·莱特富特在一份声明中说,“这项任务不仅动用了全航天局之力,还将测试一系列正在研发中的新技术。”

  美国航天局将以小行星2008 EV5作为参照对象,寻找“捕星”任务的目标小行星,最终决定将在2020年公布。2008EV5是一颗碳质球粒陨石小行星,可能拥有丰富的挥发成分、水和有机物。科学家研究这类小行星的组成成分,将有助获得太阳系起源的线索。

  美航天局还表示,将在9月给参与“捕星”飞船概念研究的航天企业发布需求建议书。这些企业不仅需要提供飞船上的载荷等条件,还需要申请“捕星”课题组的成员资格。这个课题组将由来自企业界、学术界、政府和国际机构的人员组成,在未来3到5年内为“捕星”任务提供技术建议。

  “捕星”任务从2013年开始实施。美国航天局认为,这一计划对美国实现本世纪30年代载人登火星的目标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刘帮勇

上一篇:坎儿井

下一篇:《水经注》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新华社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