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成功,都是童年的错吗?

科普中国—健康中国 2016-08-18

  编者按: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精神健康的重要性,人人希望拥有良好体魄的同时,也渴望拥有健康的精神。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精神疾患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危害之一。为此,人民网健康频道特推出《心理诊所》栏目,定期跟您聊聊热点的心理话题,带您走进健康精神园地。本期,我们来关注成长中的烦恼。

  原生家庭给我们的伤害,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变成一种馈赠。因为伤害让我们更能理解,某些人格缺陷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而有意识的去避免再用同样的方式伤害下一代。

  “我很自卑,我是个胖子”,“同学都说我不胖,可我就是想减肥”“为什么我一直对身材不满意”……这个夏天,Q心理平台上收到了许多这样的倾诉和提问。

  很多女孩子明明身材很好,却对自己身材的看法很消极,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消极的身体意象”。对此,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应对这样的困扰呢?

  7岁的妙妙一直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懂事又听话。但最近,她变得越来越不爱笑,容易生气,还常常有头痛、呕吐的情况。而这一切,都发生在弟弟出生之后。类似的哥哥姐姐“抗议”的例子数不胜数:杭州某13岁女孩因母亲怀二孩以死相逼以致母亲打掉二胎;吉林市一16岁少年欲从商场四楼跳下,原因是妹妹的出生让他感觉到父母对他的关爱减少了……

  在与人发生矛盾或经历失败的时候,我们常常不愿意承认是自己在某些方面、某个环节做错了,即便是有凿凿证据的情况下,人们也倾向于否认自己的过错。我们为什么不愿意相信“是自己错了”? 其中一个原因是人们会倾向于选择性地遗忘自己做得不对或不道德的事,这种现象叫“非道德健忘症”。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是因为不愿上学而被父母火急火燎的带到医院心理门诊,多为初中、高中生,也有低龄的幼儿园小朋友。有的孩子一上学就生病,不得不请假在家;有的提到上学就有情绪反应,抵触、烦躁、哭闹等。而且这些孩子并非是我们认为在学校表现一团糟的学生,相反更多的是平时成绩不错,甚至是老师眼里的乖学生。那么孩子怎么就不愿上学了呢?

  婴幼儿是个特殊群体,他们开始产生独立意识,却很难表达清楚,总是需要爸妈去猜。猜对了,皆大欢喜;猜错了,可能惹怒了宝宝的小脾气。我们就生活中的常见情景,为大家解读宝宝的心理密码。

责任编辑:lijia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健康中国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