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铉:著名的天麻研究专家

光明网 2016-08-22

  采访周铉教授是个意外。7月中旬,光明网科普事业部一行前往云南昆明参加吴征镒百年诞辰纪念活动。会议途中,记者正翻阅相关资料,旁边的“旅友”不时地瞄一眼,我便把资料给他看,这才发现,这位老先生已是白发苍苍,腿上放着一个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布袋子。

  采访“天麻之父”周铉:半小时难寻访谈地 

    周铉在家中接受光明网采访 

  我便想跟他聊几句,他一直用手指画自己的耳朵,示意听不见。当时很是好奇,这样一场学术性很强的纪念活动,“老大爷”来干啥。

  我写了纸条问他,得到的答案却让我大吃一惊——他是吴征镒院士的第一位研究生周铉,1960年随吴征镒举家来到云南,“是把一生奉献给云南的人”。

  周铉不仅是吴征镒的研究生,更是著名的天麻研究专家,被誉为“天麻之父”,没想到这位大科学家“送上门来”,于是迅速跟他约定好做专访,地点就在他的家中。

  第二天,记者一行如约来到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生活区,91岁的周铉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站在了校门口,蓝灰色的夹克、白色的衬衫,面容清瘦,像一位学者,又似邻家老爷爷。

  他家住在三楼。打开门,记者却突然怔住了:水泥地,一把上了年纪的春秋椅,一台电视,一个桌子,这便是客厅的全部,桌子上零落着一小包苏打饼干,还有半锅煮好的绿豆粥……

  不是亲眼所见,你真的很难想象,这位“功成名就”、为云南昭通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老教授,家中竟是这般模样,所谓“学者清贫”,大概也便是如此了。

  这份清贫也让我们的视频访谈“犯了愁”,为了找一个“看起来还不错的背景”,负责拍摄的同事挪了又挪,换了又换,却始终找不到比白色墙面更丰富的场景,无奈之下,只得搬了电视,借用其背后的一幅“良宵图”作为背景。

  虽然已届耄耋之年,周铉的记忆力却出奇的好。回忆往事,很多细节他都记的很清楚。为了“种”出天麻,周铉一入昭通13年,无论严冬酷暑,都坚持不懈地观察、试验,直到1968年,才第一次在苗床上看到了自种天麻的影子。

  1971年春节前夕,昭通连降大雪,原本在昆明准备过年的周铉坐不住了,他惦记着夏天播下的“天麻花花”。大年二十九晚上,他踏雪70多公里返回小 草坝,“平地积雪三尺,千沟万壑一篇白茫茫,呼出的气和身体的热气也与天地混成了一片”,说这些话的时候,周铉的眼睛里似乎正透着当时的场景。

  因为年迈,周铉的听力下降了很多,整个访谈,记者只能把要采访的问题,一个个用很大的字写在纸上递给他,说话时则必须得“喊”。周铉告诉记者, 离开昭通这么多年,他一直关注着天麻的发展,一有机会,都要到彝良、到小草坝走走。不仅如此,周铉还把天麻栽培技术推向了全国,很多地方都取得了巨大的经 济效益。

  2014年,周铉被彝良县评为荣誉市民,不是彝良人,胜似彝良人。他说:“我是一名知识分子,我的技术应无偿奉献给社会,如果我身体好,以后每年都要来彝良一个月,让我们共同努力,把彝良天麻年产值做到50至100亿元。””

  访谈临近尾声,周铉起身从桌子上拿出一个陈旧的小布包,摊开来是不同品种的天麻:乌天麻、黄天麻、红天麻、绿天麻……要知道,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价值可都不菲。不过,我们知道,周铉眼里的天麻,与其说是财富,不如说是人生。

责任编辑:刘帮勇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光明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