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67米!我国“海斗”号创造深潜纪录新华网-科技前沿大师谈 2016-08-24 |
“这次深渊科考的成功缩短了我国与美、日、英等世界海斗深渊科考先驱国家在万米科考能力上的差距,标志了我国的深潜科考开始进入万米时代。”中科院 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航次领队刘心成表示,本航次取得的成果表明万米深海已不再是我国海洋科技界的禁区,这是继蛟龙号七千米海试成功后又一个海洋科技的里程碑。
“探索一号”是我国4500米载人潜水器母船及具备通用深水科考、海洋工程应用能力的科考船舶。此次深渊科考历时52天,完成作业任务84项。除了“海斗”号无人潜水器两次下潜超过万米,我国自主研制的“海角”号和“天涯”号深渊着陆器、“原位实验”号深渊升降器还进行了17次大深度下潜,其中“天 涯”号和“原位实验”号三次突破万米深度,在海底停留作业皆超过12小时。
此次科考取得了系列重要突破。如“原位实验”号深渊升降器搭载实验装置在万米深度成功进行了深渊底部氮循环的原位培养实验、“天涯”号深渊着陆器单 次获取大于100升海底水样,这在国际同等或类似装备上都无先例;我国国产海底地震仪工作深度首次突破7000米,首次在挑战者深渊西部开展主动源人工地震勘探,成功获得一条完整地震剖面;我国自主研制的水下滑翔机下潜深度达到5751米,接近目前国际上水下滑翔机最大下潜深度(6000米),创下了我国 水下滑翔机的最大下潜深度纪录。
科学家们通过深渊着陆器和升降器共进行了13个潜次的大生物诱捕实验,在五千米至一万米级深度获取两千余个大生物样品,其中包括钩虾、深渊专属的狮子鱼以及未知物种。科学家们还成功获得了深度序列完整的海底沉积物样本以及马里亚纳海沟水样。这些样品填补了我国长期以来无法获得超大深度特别是万米海底 数据和样品的空白,为揭示深渊生态环境演变、全球气候变化等提供了珍贵的研究样本,将极大地促进我国深海深渊科学研究的发展,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表示,当前人类对海洋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起步阶段,尤其是对11000米以深的海洋的认识程度还不如对月球表面的认识。我国首次万米 深渊科考的成功宣示了我国深海科技创新能力正在实现从“跟踪”为主向“并行”“领先”为主转变,为全面实现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部署的万米载人/无人深潜的战略目标迈出了第一步。
责任编辑:李阳阳
上一篇:郝景芳:不想被盒子囚禁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