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比目鱼.jpg

承前启后的“大比目鱼”号巡航导弹核潜艇

科普中国网 2016-08-29

  “大比目鱼”号(SSN 587)核潜艇是美国海军唯一的一艘装备巡航导弹的专用核潜艇,虽然该艇由于种种原因结束了它作为巡航导弹核潜艇的服役生涯,但是,它填补了美国海军核潜艇的空白,成为今天美国海军战略核潜艇的基石和过渡桥梁。

  “大比目鱼”号巡航导弹核潜艇的主尺度为106.7×8.8×6.1 米,水面轻载排水量为3602 吨,水面正常排水量为3845 吨, 水下排水量为4895 吨。

   

 

  1959 年1 月9 日,“大比目鱼”号巡航导弹核潜艇在玛尔岛海军船厂下水。

  由于“大比目鱼”号巡航导弹核潜艇是在设计后期决定改为核潜艇的,因此,该艇的长度基本上等于原来的常规动力潜艇的长度再加上一段反应堆舱的长度,达到了106.7 米。从外形上来看,“大比目鱼”号巡航导弹核潜艇的最大特点是其艏柱为垂直形状,上甲板与水线平行,指挥台围壳位于整艘潜艇中间偏靠艉向的位置上。该艇的艏水平舵采用折叠结构,不使用时向上折起。另外,该艇的“天狮星”型导弹库的后盖导流罩稍稍突出于上甲板之上,不像“灰鲸”级巡航导弹潜艇上那样醒目。在“大比目鱼”号巡航导弹核潜艇的指挥台围壳与导弹库之间的上甲板段,布置有“天狮星”型巡航导弹发射装置。“大比目鱼”号核潜艇的艉垂直舵分为上下两个部 分,与艉水平舵呈十字形状态。

  “大比目鱼”号核潜艇的耐压艇体内部舱室划分具有一定的特色。该艇的耐压艇体内部从艏至艉共分为7个舱室,它们依次是导弹库兼艏鱼雷舱、军官舱、导 弹控制舱、指挥舱、反应堆舱、主机/ 辅机舱以及艉鱼雷舱。巨大的导弹库兼艏鱼雷舱布置在该艇的最前部,两枚“天狮星”-Ⅱ型巡航导弹放置在这个舱内。此外,该舱的前部布置有2具533 毫米鱼雷发射管。导弹舱的后部上方是“天狮星”- Ⅱ型巡航导弹的出入口,下方则开有一个与后部其他舱室连通的普通舱口。导弹舱的后面是军官舱,它是艇上军官的居住生活区。从结构强度的角度上来说,实际上军官舱是导弹舱与其后面主耐压艇体之间的一个过渡型连接结构。军官舱的后面是导弹控制舱,在导弹控制舱里布置着“天狮星”- Ⅱ型巡航导弹的制导设备和导弹检修设备。

   

 

 

  “大比目鱼”号结构图

  “大比目鱼”号巡航导弹核潜艇上的主要攻击武器是2 枚“天狮星”- Ⅱ型巡航导弹,此外,在该艇总共有4具533 毫米鱼雷发射管,艏艉各布置2具。该艇之所以艏艉各布置2具鱼雷发射管,主要是为了在执行海上任务期间进行自卫之用。该艇的声呐设备主要是AN/BQR-2 型和BQS-4 型声呐。

  “大比目鱼”号核潜艇上装备的反应堆是一座与“鳐鱼”号和“棘鬣鱼”号攻击型核潜艇上完全相同的S3W型压水堆。该艇上的主机是2 台威斯汀豪斯公司制造的齿轮传动汽轮机,合计功率为6600 轴马力,采用双轴、双螺旋桨推进。与“大比目鱼”号核潜艇的主尺度以及排水量相比,该艇的主机功率显得有些过小。因此该艇的水面最高航速为18 节,水下最高航速仅为16 节。

 

  准备发射“天狮星”- Ⅰ型巡航导弹的“灰鲸”号巡航导弹潜艇

  “大比目鱼”号巡航导弹核潜艇与常规动力的“灰鲸”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存在着同样的不足是,在发射“天狮星”型巡航导弹之前潜艇必须要浮到水面上来, 或者至少要使潜艇的上层建筑露出水面,并保证导弹库的后盖露出水面以上相当的高度。在准备发射“天狮星”型巡航导弹时,“大比目鱼”号核潜艇上有关部门的 艇员首先对放置在导弹库内的“天狮星”型巡航导弹进行必要的检测。当该艇上浮到水面之后,打开导弹库的后盖,把导弹从导弹库中拉出,放到该艇上甲板的发射 装置。然后把导弹库后盖关闭,再把发射装置调到适当的仰角进行发射。当第一枚“天狮星”型巡航导弹发射离艇之后,“大比目鱼”号核潜艇重新下潜,潜航到另 外一个地点之后再进行第二次发射。“大比目鱼”号巡航导弹核潜艇每次只能发射一枚“天狮星”型巡航导弹。在每一次导弹的发射过程中,潜艇的上浮、导弹在发 射装置上的定位以及发射装置仰角的调整等均受到海情和气象条件的影响。不仅如此,潜艇水面发射导弹严重地破坏了潜艇的隐蔽性,使得潜艇自身极易遭到敌人的 反击。

   

 

 

责任编辑:李阳阳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