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291626834,2838699986&fm=21&gp=0.jpg

水稻白叶枯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技术

红塔区研和农业技术农机工作站 2016-08-31

   水稻白叶枯病病原为水稻黄单胞菌、细菌,黄单胞杆菌属。白叶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一旦发生,一般可减产10%,严重的可减产50~60%。因此,加强对白叶枯病的防治非常重要。

   1.发病原因

   1.1 发病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高温、高湿、大风暴雨是白叶枯病流行的气候条件。田间气温在17℃即开始发病,26~30℃为发病盛期,潜伏期短,病菌侵入至症状表现只需3~5天左右,再侵染次数增多,低于17℃和高于35℃的连续低温和高温则不会发病,相对湿度90%以上,有利于菌源侵染寄主。

   1.2 发病与品种抗病性及生育期的关系

   水稻品种间对白叶枯病存在一定的抗性差异,一般糯稻最抗病,粳稻比籼稻抗病,高秆窄叶品种比矮秆阔叶品种抗病,耐肥品种比不耐肥品种抗病,叶面水孔少的品 种比叶面水孔多的品种抗病,而种植感病品种更易流行成灾。同一品种苗期到分蘖期较抗病,分蘖末期抗病力下降,孕穗期易感病,抽穗期最易感病。

   1.3 发病与栽培技术的关系

   凡施用氮肥过多、过迟、过于集中,特别是穗肥施用不当,使植株疯长,株行间密蔽,通风透光不良,叶片浓绿柔嫩,植株的抗病力就会减弱。受水淹比不受水淹发 病重。大田串灌、漫灌都能直接促使病害传播,而长期浸泡在深水中的稻株,对发病影响更大,这主要是田间湿度大,有利于病菌繁殖侵染,深灌并能增加土壤有毒 物质的积累,促使稻株抗病力下降,拔节后深灌发病更严重。

   2.防治技术

   2.1选用无病种子。

   2.2科学管理

   大田要施足基肥,及早追肥,巧施穗肥,不偏施氮肥,氮、磷、钾及微肥平衡施用。严防大水淹没秧苗,培育高素质壮秧,提倡旱育秧。大田应浅水勤灌,干干湿湿,干湿交替,适时适度晒田,对已发病的田块也不宜重晒,以免加重病害。

   2.3适时防治

   大田施药做到“有一点治一片,有一片治一块”的原则,及时喷药封锁发病中心,如遇气候有利发病,应实行同类田普查防治,从而控制病害蔓延。在白叶枯病常发 地区,孕穗期用叶枯宁预防,水淹没的田块及暴风雨袭击过的田块,水干及天晴后及时每亩用叶枯宁100克兑水60千克均匀细水喷雾预防。在白叶枯病发病初 期,一般每隔5~7天,每亩用叶枯宁100克兑水60千克均匀细水喷雾防治一次,连续2~3次,即可减轻和降低白叶枯病发生造成的损失。

   编辑:王大伟

责任编辑:刘帮勇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红塔区研和农业技术农机工作站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