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将发射水循环观测卫星等多颗科学卫星新华社 2016-08-31 |
新华社西安8月31日电(记者陈晨、吴晶晶)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30日在西安表示,我国将争取在2020年前后,发射爱因斯坦探针卫星、 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磁层-电离层-热层耦合小卫星星座探测计划等多颗空间科学卫星。借助于这些科学卫星工程项目的实施,“十三五”期间,我国有望在空间 科学、技术及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进展。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8月29日至30日在西安举行,与会学者围绕空间物理、空间天文、空间探测、微重力等十个领域展开深入探讨。
本次会议上,空间科学卫星系列入选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成为与会学者热议的焦点。专家一致表示,空间科学是国家重大战略性需求, 对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建立创新型国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空间科学卫星的入选,意味着空间科学发展将迎来一个全新阶段。
吴季说,按照此次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我国将研制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等,争取在2020年前后发射。
据介绍,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将利用创新的X射线和紫外成像仪器,首次对太阳风和地球磁层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全球成像,有助于人类进一步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等离子体环境和空间天气的影响。
此外,作为国际上首个对全球陆地、海洋和大气水循环关键要素进行综合观测的地球科学卫星,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将揭示全球变化背景下水循环变化特征,深化理 解水循环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与反馈作用的科学规律;爱因斯坦探针致力于发现和研究各种尺度上隐身的沉寂黑洞,探测引力波爆发源的电磁波对应体并对其精准定 位;而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的研制和发射,将填补我国没有太阳观测卫星的空白。
吴季表示,以上空间科学卫星项目的实施,将为我国在地球空间耦合规律、引力波电磁对应体探测、全球变化与水循环、太阳磁层与爆发活动之间关系等方面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奠定基础。
他还透露,“十三五”期间,围绕“宇宙和生命是如何起源和演化的”“太阳系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两大主题,我国科学家将关注具有优势的领域,通过实施不同类型的空间科学项目,实现科学前沿的重大突破。
责任编辑:刘帮勇
上一篇:王忠诚院士传记:心里始终装着患者
下一篇:“科学”能否左右美国大选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