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对量子卫星的不同声音科技日报 2016-09-02 |
近日我国成功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呈刷屏之势,火遍了科技圈和互联网,在媒体报道我国又取得了科技上的一大跨越时,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出现,比如某大学数学老师就从数学角度质疑量子卫星通信原理上的可行性,也有人怀疑如此重金砸下去只换回几篇论文值不值的问题。
首先应该肯定的是,有质疑特别是就事论事的理性质疑是好事。跟风盲从、羊群效应在我国特别突出。缺乏理性思辨的传统和精神,在权力的意志或舆论的左右下,很多事情容易一边倒。这时候哪怕是真善美的意见,也易于被忽略、埋没甚至被打压。历史上就发生过无数次这样的例子,比如当年马寅初的人口论,事实证明真理并 不掌握在多数人及领导人的手里,因为大多数人不仅不是行家,而且是未加思索的人云亦云者。因此,出现一些质疑甚至反对应该看作社会趋于理性的表现,不管结论对与不对,至少它可以启发人们多一些思考,由此引起的争辩和媒体报道还可以使公众受一次难得的科学教育,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让反对者发声、包容反对者也 是社会成熟进步的表现,因为反对声实际上是社会成员对公共政策不同看法的利益表达,毕竟发射卫星是一件需要花费巨大公共财力的事情。
就量子卫星这件事来说,其实卫星技术出现至今已半个多世纪,把卫星发射上天并不是什么高新或高难度技术,卫星上的载荷及要实现的任务目标才是核心和关键。目前的量子通信是依赖于光通信的。而从光通信发展的角度看,自激光发明以来,光通信走过了从有线的光纤通信到无线的卫星光通信、LED光通信的过程。当量子保密通信在城市之内或城市之间的光通信信道被证实之后,走上自由空间的光量子通信就是人类继续探索的必然,但其难度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通信距离足够远,而量子纠缠又主要依靠能量极小的单光子,很有可能信息传到中间某个位置自身就衰减和消亡了,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城市之间的光量子通信目前也尚未真正成熟,还需要克服量子中继的实用化等问题。
因此,这次我国发射的量子卫星只是一次成本较高的科学探索,准确的说是以卫星为依托,在天 上进行的一项基础科学研究,你很难指望它很快就产生经济效益,甚至以后或许会证明量子卫星通信在技术经济上是不划算的。但是,经济社会要进步,我国发展需 要原始重大创新带动,基础研究毕竟还是要进一步引向深入,特别是在量子通信这个我国已取得领先地位的方向上。从这个角度看,这十几亿花得值。
责任编辑:李阳阳
上一篇:假如动物拥有了人类的智慧
下一篇:京东阿里叫板配送机器人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