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jpg

1983年9月4号 HIV病毒的发现使治疗艾滋病的希望增大

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 2016-09-05


  艾滋病(AIDS)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疾病防治中心首次发现了艾滋病这种致命的疾病,早期的病人都是年轻的男同性恋者,因此艾滋病一度被称作“同性恋病”,并受到当时里根保守政府的忽视。但在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以及有识的医生与科学家的持续工作下,累积了信服性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艾滋病有一定的传染性致因,同时,因药瘾者共用针具以及输血而感染的病例逐渐增多,许多科学家开始调查此传染性病原。1982年9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为这种复杂的疾病命名。

  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发现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弗朗索

  瓦丝·巴尔-西诺西1947年出生在法国,是巴黎巴斯德学院病毒学博士,目前是巴黎巴斯德学院病毒部的教授。吕克-蒙塔尼1932年出生在法国,他是巴黎大学的病毒学教授,目前是法国巴黎艾滋研究和预防世界基金会的荣誉教授和主管。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孤立和培养了从淋巴结肿大的早期病人提取的淋巴结细胞,他们发现了反向病毒复制的直接证据,他们还从被感染的细胞那里发现了反向质粒。被孤立的病毒感染和杀死了已死亡和健康捐赠者的淋巴细胞,对被感染病人的抗体作出了反应。与先前发现的人类致癌反病毒不同,HIV并不引发不可控制的细胞增长,这种病毒需要细胞激活以进行复制,它对淋巴T细胞融合进行介导。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1984年之前获得了这个新型人类反病毒的数个孤立样本,他们将此称为慢病毒。这一发现对于了解艾滋病的生物学和抗病毒治疗是一个前提,由于这一病毒已感染了全球人口的百分之一,他们的这一成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们因此而获得2008年诺贝尔奖。

  1986年7月经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这一病毒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缩写HIV。

  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的工作使快速克隆HIV-1基因组成为可能,这使人们可以确认复制阶段的重要细节和病毒如何与病人进行互动。此外,它还使人们研发了对被感染病人进行诊断和对血液制品进行筛查的方法,这进一步制约了艾滋病的传播速度。数个新的抗艾病毒药品的研发也是基于对病毒复制阶段知识的了解。预防和治疗极大地降低了艾滋病的传播,并大幅提高了患者的寿命。HIV的克隆使人们可以对病毒的起源和演变进行研究,有可能找到治疗艾滋病的新途径。

责任编辑:lijia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科技创新里程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