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给孩子生命!95后妈妈“割肝救子”

南方网 2017-03-17

  

  术后顺利康复的母子俩。南方日报记者 李细华摄

  来自茂名的男宝辰辰,两次生命都是母亲给的。第一次,是出生的时候;第二次,母亲毫不犹豫捐出了自己的部分肝脏,挽救了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的他。这也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专家成功完成的华南首例跨血型亲体儿童肝移植手术。

  肝移植是唯一办法

  7个月大的辰辰来自广东茂名。他一出生,就全身蜡黄,被确诊为先天性胆道闭锁症。

  医生介绍,胆道闭锁在广东地区高发,7000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个,这种疾病是肝脏内的胆管堵塞,无法排泄出胆汁,导致胆汁在肝脏内淤积,进而引发肝硬化。

  葛西手术是目前治疗胆道闭锁的首选方法,这种手术是将肝门与肠道相连,造出一个排泄胆汁的通道。然而,当今年2月,辰辰父母辗转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脏移植中心治疗时,辰辰已错过了接受葛西手术最佳时机。

  中山三院肝脏移植病区主任易述红说,一开始见到小辰辰时,他精神萎靡,全身蜡黄,哭闹不止,大家从没见他笑过。因为吃得很少,大便都是白色。

  “小患儿的肝功能恶化明显,血胆红素超标30倍,凝血指标也远高于正常,影像检查提示已经出现了胆汁性肝硬化,脾脏肿大和大量腹水,肝移植成为能救他的唯一办法。” 易述红说。

  “95后”妈妈毫不犹豫捐肝

  辰辰的病情重进展迅速,不一定能等到合适的捐献来源供肝。亲属捐肝活体肝移植手术是另一个办法。

  在对辰辰父母进行了细致的术前评估,医生发现妈妈的肝脏适合行劈离捐肝手术。但是,妈妈的血型与与辰辰不符,手术存在一定排斥反应风险。

  专家认真讨论后,认为辰辰不到1岁,通过精细的围手术期管理和免疫抑制治疗,血型不相容导致的术后排斥风险是可控的。

  今年刚刚22岁的辰辰妈妈李女士毫不犹豫地同意了这个方案。“别说一小块肝,只要能救他,整个肝给他我都愿意。”

  大家最终决定,用辰辰妈妈左侧约25﹪的肝脏进行亲体肝脏移植手术,这也将成为华南首例跨血型亲体儿童肝移植手术。

  “小黄子”变“小王子”

  3月2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手术,麻醉,护理及移植重症监护等多团队的共同配合下,手术开始进行。

  手术中,医生切开辰辰的腹腔,看到他的肝脏因为淤积了太多的胆汁,已经发黑硬化。克服辰辰年龄小、病情重和肝脏血管胆管细小等困难,专家们辛苦工作了10小时。

  最终,他们手术中切下了妈妈左肝外叶的20%~25%移植给了辰辰。很快,借助高质量的血管和胆管吻合技术,妈妈的肝脏在辰辰体内很快就发挥了功能。

  手术后,辰辰的血胆红素迅速下降。第十天时,指标就已经完全正常了,他的肤色回到了普通宝宝的白皙红润。

  因为精心设计了免疫抑制治疗方案,辰辰没有出现肝脏排斥现象。术前被称为“小黄子”的辰辰变成了白白的“小王子”了。辰辰妈妈也恢复顺利,术后一周就出院了,医生说,她割掉的部分肝脏两个月后就能长回来。

  据了解,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是华南最大的儿童肝移植中心,目前儿童肝移植术后最长存活至今已经14年,保持着国内最小年龄(25天)供肝的全肝肝移植等多项国内或华南区域儿童肝移植纪录。

责任编辑:柯柯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南方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