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辉县市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2021-05-14 |
小麦茎基腐病主要是由病原真菌诱发的土传病害,与部分农田区块土壤病菌积累、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有关。结合辉县市胡桥乡病田小麦病株采集样本资料,从致病性、形态学等方面来探讨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特点和影响因素,分析其成灾机制,提出综合防治方法和措施。
1 小麦茎基腐病的病原菌及症状特点小麦茎基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引起的土传病害,诱发此病的病原菌较为复杂,有假禾谷镰刀菌、黄色镰刀菌、禾谷镰刀菌等主要病原菌。病原菌通常从小麦植株根部、茎基部侵入,与不同田块土壤中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有直接关系。在免耕田块,病原菌多存在于土表或地面,以茎基部及以下位置为侵染点;在小麦植株残体密集地块,病原菌主要从根茎部入侵。其症状特点有3类。(1)苗期出现死苗、烂种现象。该类情况多发于种子萌发前受到病原菌侵染,而导致苗期枯萎,茎基部叶鞘、茎秆变成褐色,也表现为小麦根部出现腐烂。(2)茎基部变成褐色。该类情况多发于小麦生长期,茎基部1~2个茎节出现褐变,严重时延伸至第6茎节,但不会影响到穗部。在雨水潮湿条件下,茎节处可见红色或白色霉层。(3)白穗现象。根据对胡桥乡部分田块的跟踪调查,茎基腐病从小麦分蘖期到成熟期均有可能发生。最早出现在11月中下旬,地面以上叶面发黄,茎基部出现褐变;初春2月和3月,返青期小麦生长加快,抗寒力下降,诱发茎基腐病发生;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气温上升,加之降雨影响,为茎基腐病多发期;小麦生长后期,因田间小麦植株密度大,温湿度高,加剧茎基腐病的危害。
2 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影响因素2.1 土壤条件辉县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土壤砂质黏度高,为小麦茎基腐病的传播提供了条件。2016年胡桥乡大部分田块遭遇山洪暴雨侵袭,土壤含水量增加,加剧了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与传播。在进行病区田块调查中发现,病害发生严重区块与洪水涝灾有关,加之降雨量高,地势低洼处茎基腐病的发生更为普遍,后期出现枯白穗现象明显,导致减产。2.2 秸秆还田依照辉县市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要求,大部分地块已实施,而采用旋耕机播方式时,因秸秆多、耕层浅,部分地块出现病原菌累积。通过走访胡桥乡部分病害田块发现,小麦茎基腐病发生严重区域,玉米茎腐病也较为突出。据统计,2015年玉米茎腐病发生严重地块,次年该地块小麦茎基腐病出现严重的成片枯死或白穗病害。2.3 气候条件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有直接关系,多发生在播种期和扬花灌浆期,这一阶段因气温、降雨、湿度的影响而导致病害多发。2016年9月小麦生长后期降雨集中,导致田间湿度过大,在部分低洼地块出现大量积水;11月积温达到287.5 ℃,高于往年24.8%,小麦机播期提前,麦苗生长旺盛,而抗病性差,导致茎基腐病侵染。翌年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扬花灌浆期间,降雨集中,30 d累计降雨达到65.3 mm,高出往年42.3 mm的平均值,导致茎基腐病病害蔓延严重。2.4 土壤营养根据小麦茎基腐病致病性因素分析,缺锌是诱发病害的主要因素。通常情况下,小麦施肥偏施氮肥,而氮肥易促进小麦生长旺盛,导致植株叶面郁蔽,不利于通风透光,反而适宜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和传播。对胡桥乡部分小麦茎基腐病发生严重地块的农户走访中发现,40%的农户施氮肥过量,一些农户氮肥使用量严重超标,却忽视了对锌肥的有效施用。2.5 病虫害小麦在生长过程中易受多种虫害侵染。近年来,受冬季气温偏高影响,越冬小麦出现长势旺盛的现象,由此诱发麦蚜虫、麦叶螨虫等病害,降低了小麦植株的抗病力。2014年和2015年冬季温度普遍较高,加剧了虫害侵染。
3 小麦茎基腐病防治措施针对辉县市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病理及发生情况来看,在完善防治措施上以农业防治为主,兼施化学防治及选育抗性品种等方法。在农业防治措施上,采用多种方式来提升防治效果。(1)深耕。在机播前,对病害严重的地块加大玉米秸秆的粉碎还田,再利用深耕作业来减少土壤表层病原菌残体含量,同时,在秸秆还田时,适当追加秸秆腐熟剂,破坏病原菌的生存环境。(2)开展轮作换茬。部分病害严重地块,可以与蔬菜、大豆、棉花等双子叶作物进行轮换种植。(3)选用抗病性小麦品种。结合辉县市气候特点,应选半冬性、矮杆耐病、抗倒春寒小麦品种,如化育198、百农207等。(4)控制好播种时机和播种量。根据不同小麦品种自身特性差异,优化播种方案。半冬性品种以10月5—18日为适宜播期,弱春性品种以10月15—25日为适宜播期,播种量控制在150~200 kg/667 m2,避免因播量过大导致植株发育不良,降低抗病性。(5)优化施肥方案。根据病害地块情况,合理施肥,在优化氮磷钾比例基础上,适当增施锌肥,以15~30 kg/667 m2为宜,并追施腐熟有机肥,确保麦苗健壮。(6)科学防治。利用种子包衣,以3%苯醚甲环唑、25 g/L咯菌腈或2%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包衣,可以减轻病害发生程度。在小麦生长期,做好冬前病害防治,小麦返青期、拔节期选择药剂防治1~2次,每667 m2以50%氯溴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0.6 kg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3 kg、30%苯甲·丙环唑悬浮剂300~450 mL进行混施,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编辑:韩风审核专家: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农艺师 李霞
责任编辑:科普云
下一篇:河南南阳市冬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