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的代料栽培技术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2020-10-13 |
段木栽培需要大量木材,我国是林业资源匮乏的国家,因此,段木栽培被局限在少数地区,发展速度很慢。代料栽培可以综合利用农林产品的下脚料,把不能直接食用、经济价值极低的纤维性材料变成经济价值高的食用菌,节省了木材,充分利用了生物资源,变废为宝。并且可以有效地扩大了栽培区域。香菇代料栽培原料来源广,资源充足,方法简单,成本低,并可缩短生产周期,有利于工厂化生产,提高产量,达到收效快、效益好的目的。代料栽培为香菇生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代料栽培香菇主要分成压块栽培和袋栽两种方式。压块栽培是把栽培种直接做成菌块,使其现蕾出菇的方法;香菇袋栽是较新的一种栽培方法,即把发好菌的袋子脱掉后直接在室外荫棚下出菇。两种栽培方法所用的培养料和基本生产工艺相同,只是袋栽省去了压块工序,减少了污染的机会,更适合于产业化大规模生产。本节主要介绍袋栽的方法。
(一)确定栽培季节选择栽培季节是香菇栽培的重要技术环节之一。香菇属于在中温条件下发菌,24~27℃的温度最适于菌丝生长;低温条件下出菇,其中15℃左右的温度最适于出菇。同时香菇出菇需要变温刺激,一定的温差有利于子实体的分化。因此,在自然栽培条件下一般选择秋季,立秋之后(8~9月)即可栽培接种,栽培接种期当地平均气温不超过26℃,从接种日算起往后推60天为脱袋期,当地平均气温不低于12℃。
(二)菌种制备香菇是中温恒温发菌,低温变温结实的食用菌。应选择品质好、产量高、适合于当地栽培的优良代料栽培香菇品种。按照常规方法用小袋或菌种瓶制成栽培种。接种时菌龄一定要适宜。
(三)培养料的选择袋栽香菇的培养料可用棉籽壳、玉米芯、木屑、豆秸粉、麦秸粉、花生壳、多种杂草等,但其中仍以棉籽壳、木屑培养料栽培香菇产量较高。辅料主要是麸皮、米糠、石膏粉、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蔗糖、尿素等。培养料要求洁净、干燥、无霉、无虫。培养料的配方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木屑78%,麸皮或米糠20%,石膏粉1%,蔗糖1%。2、木屑76%,麸皮18%,玉米芯2%,石膏粉2%,过磷酸钙0.5%,蔗糖1.2%,尿素0.3%。3、木屑63%,棉籽壳20%,麸皮15%,石膏粉1%,蔗糖1%。4、棉籽壳76%,麸皮20%,石膏粉1.5%,过磷酸钙1.5%,蔗糖1%。5、棉籽壳40%,阔叶树35%,麸皮20%,玉米粉2%,石膏粉1%,过磷酸钙1%,蔗糖1%。6、玉米芯50%,棉籽壳30%,麸皮15%,玉米粉2%,石膏粉1%,过磷酸钙1%,蔗糖1%。7、玉米芯50%,木屑26%,麸皮20%,蔗糖1.3%,石膏粉1%,过磷酸钙1%,硫酸镁0.5%,尿素0.2%.8、稻草62%,木屑15%,麸皮19%,蔗糖1%,石膏粉1.5%,过磷酸钙1%,尿素0.3%,磷酸二氢钾0.2%。野草76%,麸皮或米糠20%,石膏粉2%,过磷酸钙1%,蔗糖1%。
(四)原料处理作物秸秆要切成1~2厘米的小段,并浸泡水中软化处理。玉米芯在使用前应先在太阳光下暴晒2~3天,然后粉碎成玉米粒大小,但不应太细,否则透气性太差,。以木屑为主要原料时,最好添加一些棉籽壳,从而使培养基更为结实,富有弹性,有利于香菇菌丝生长和后期补水。棉籽壳、玉米芯在栽培料中占得比例过大,脱袋出菇时易折断菌棒。栽培料中的麸皮、尿素不宜添加太多,否则会引起菌丝徒长,难以转色出菇。木屑要用阔叶树木屑,而且存放几年的陈木屑栽培效果更好,过筛,剔除料中的木块及有棱角的尖硬物,以防装料时刺破塑料袋,引起杂菌污染。
(五)拌料无论是采用机械拌料还是人工拌料均以培养料各成分搅拌均匀为目的。拌料时,先将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等主要原料和不溶于水的麸皮、玉米面等辅助原料按比例称好后混匀,再将易溶于水的糖、过磷酸钙、石膏粉等辅料称好后溶于水中,拌入料内,充分拌匀。调节含水量为55~60%,即手握培养料时,指缝间有水渗出,但不下滴为宜。一般pH为5.5~6.5。拌料的目的是使各种原料与水充分混合,使菌丝充分地吸收基质中的营养,正常的生长。因此,拌料时一定要认真充分地搅拌,使各种原料和水在培养基中均匀分布,给菌丝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舒适的生长环境。
(六)装袋培养料配制好后要立即分装,不可过夜,配制好后与灭菌之前的间隔不可超过8h,最好在6h内完成。在高温条件下料内的自然微生物会大量繁殖,产生不利于香菇生长的毒素,且影响灭菌效果。分装时,先将塑料筒一端扎紧,不可留有缝隙,以免接种后污染。装足料后,扎紧另一头。分装时要特别注意松紧适度,上下一致。装袋的方法有机械装袋和手工装袋两种方法。手工装袋的方法是将料塞进袋内。当装料1/3时,把袋子提起来,将料压实,使料和袋紧实,装至离袋口5~6厘米时,将袋口用棉绳扎紧。装好的合格菌袋,表面光滑无突起,松紧程度一致,培养料坚实无空隙,手指按坚实有弹性,塑料袋无白色裂纹,扎口后,手掂料不散,两端不下垂。一般说来,装料越紧越好,虽然菌丝生长的慢些,但菌丝浓密、粗壮,生活力强,袋均产菇多,质量好;相反,料松,空隙大,空气含量高,菌丝生长快,呼吸旺盛,消耗大,出菇量少,出菇小,品质差,而且料松易受杂菌感染。大规模生产时,最好用装袋机。这样既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保证装袋质量。
(七)灭菌装袋后要及时灭菌。装锅时,塑料袋应直立排放于锅内,常压灭菌要求100℃保持14~16h。高压灭菌121℃保持2h。
(八)接种接种前要先做好消毒工作,接种环境、接种工具、接种人员都要按常规消毒灭菌。将灭菌后的菌袋移入接种室,待料温降至30℃以下时接种。香菇常用的是菌袋侧面打穴接种的方法。先用70~75%酒精棉球擦净料袋,然后用木棍制成的尖形打穴钻或空心打孔器,在料袋正面消过毒的袋面上以等距离打接种穴(每袋打4~5个穴,一面打3个,相对一面错开打2个);再用无菌接种器或镊子取出菌种块,迅速放入接种穴内。尽量按满接种穴,最好菌种略高出料面1~2毫米;用胶布或胶片封口,再把胶布封口顺手向下压一下,使之粘牢穴口,从而减少杂菌污染,接种时忌高温高湿。
(九)发菌接种后,料袋放入培养室内控温发菌,室温在22~26℃,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并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黑暗条件。发菌时多采用“井”字形堆放,每层排4袋,依次堆叠5~10层,堆高1m左右,接种穴侧于两边,以利于通风换气,菌种萌发定植。要注意堆放时温度高堆放的层数要少,反之,要多些。培养至第7天时,菌丝已定植,开始第一次翻堆,以后每隔7~10天翻堆一次。翻堆可以使菌袋发菌均匀,同时有利于捡出杂菌污染的菌袋,翻堆时尽量做到上下、内外、左右翻匀,并且轻拿轻放,不要擦掉封口胶布或胶片。接种15天后接种穴菌丝呈放射状蔓延,直径达4~6厘米,可将胶布对角撕开一角或在周围刺孔透气,以增加供氧量,满足菌丝生长。20~25天后菌丝圈可达8厘米左右。接种30天后,菌丝生长进入旺盛期,新陈代谢旺盛,此时菌袋温度比室温高出3~4℃应及时把穴口上的胶布撕掉,并加强通风管理,把室温降到22~23℃。经50~60天的培养,即可长满菌袋,在接种穴周围出现菌丝扭结形成的瘤状物。菌丝会分泌黄水,此时要把袋内黄水及时排除,否则,会引起培养料的腐烂。此时,菌丝已生理成熟,准备脱袋出菇。
(十)脱袋要准确把握脱袋时间,即菌丝达到生理成熟时脱袋。脱袋过早难以转色出菇,产量低;脱袋太晚,袋内已分化形成子实体,出现大量畸形菇,且菌丝分泌色素积累,使菌膜增厚,影响原基形成和正常出菇。脱袋的最适温度为16~23℃。高于25℃菌丝易受伤,低于10℃脱袋后转色困难。脱袋应选无风天气,刮风下雨或气温高于25℃时停止脱袋。脱袋时用刀片沿袋面割破,剥掉塑料袋使菌筒裸露。脱袋后,要及时起架排场。常采用梯形菌筒架为依托,脱袋后的菌筒在畦面上呈鱼鳞式排列。架子的长和宽与畦面相同,横杆间相距20厘米,离地面25 厘米。在菌筒架上搭拱棚,覆盖塑料薄膜用于保温保湿。菌筒放于排筒架的横条上,立筒斜靠,与地面成60~70°夹角。
(十一)转色脱袋后进入菌筒转色期。脱袋排场后,3~5天内,尽量不掀动薄膜,保温保湿,以利菌丝恢复生长。5~6天后,菌筒表面长出一层浓白的香菇绒毛状菌丝,开始每天通风1~2次,每次20min,促使菌丝逐渐倒伏形成一层薄薄的菌膜,同时开始分泌色素,吐出黄水。此时应掀膜,往菌筒上喷水。每天1~2次,连续2天,冲洗菌柱上的黄水。喷完后再覆膜。菌筒开始由白色略转为粉红色。通过人工管理,逐步变为棕褐色。正常情况下,脱袋后12天左右,菌筒表面形成棕褐色的像树皮状的菌被,即转色。影响菌棒转色的因素很多,科学的处理好温度、湿度、通风、光照之间的关系,是菌筒转色早、转色好的关键。转色后的菌膜就相当于菇木的树皮,具有调温保湿的作用,有利于菌筒出菇,并对菌筒起着防污染的作用。转色过程中常因气候的变化和管理不善,出现转色太淡或不转色,或转色太深、菌膜增厚,这些都会影响正常出菇和菇的品质。一般来说,菌筒转色的快慢,颜色的深浅,色泽的明暗与出菇早晚、稀密、大小及质量高低均有密切的关系。转为深褐色的出菇迟,菇稀,菇体大,质量好,产量中等。转为红褐色的出菇正常,稀密适当,菇体中等,质量好,产量高。转色后表面呈黄褐色,表皮呈灰白色的,出菇早、密、体小,质量差,产量中等偏低。
(十二)出菇管理脱袋转色后的菌筒,通过温差、干湿差、光暗差及通风的刺激,就会产生子实体原基和菇蕾。香菇菇期长达6个月,管理上要根据气候条件,采取相应措施尽量创造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1、秋菇管理从出菇至第一次浸水前的这段产菇期均属秋菇期。秋菇期菌棒营养最丰富,菌丝生长势也最为强盛,棒内水分充足,自然温度较高,出菇集中,菇潮猛,生长快,产量高。香菇属变温结实性真菌,自然状态下,随昼夜温差变化形成子实体。代料栽培,菌棒转色后,人为拉大菇床温度变幅,白天将塑料薄膜罩严菇床,提高温度,到了晚上,气温回落到低点时,又将薄膜敞开降温,造成8℃以上的温差变幅,连续刺激3~4天,出现菇蕾。变温刺激时,也应注意水分管理,掌握阴天少喷水、雨天不喷水、晴天多喷水的原则,适当喷水,维持90%左右的相对湿度。初生菇蕾长出后,母体处于营养最丰富阶段,加之气温较高,生长速度较快。应加强通风换气,覆好遮阳物。晴天中午去薄膜,以降低温度,避免子实体生长过快,减少开伞菇、薄片菇的形成。采菇后,停止喷水,增加通风次数,待采菇部位培养基长出菌丝后,再拉大温差刺激催蕾。香菇采收应该严格按照采收标准,才能提高香菇质量,提高经济效益。采收的标准是菇体生理八分成熟为宜,即菌盖边缘下垂,呈铜锣状,稍内卷,未开伞,无孢子弹射或刚出现孢子弹射。采大留小,菇采后不能有残留,以免引起腐烂。2、冬菇管理从11月下旬至来年2月底为冬菇管理期,这段时期内气温低,一般在10℃以下,香菇原基形成受阻子实体生长缓慢,自然情况下,产菇量少。但冬菇质量高,含水量低,烘干率高,价值也高。所以,促进菇蕾形成,提高冬菇产量,是冬管的主要目标。适时浸水,保温催蕾。秋菇采收后,气温下降,进入冬季,菌棒内水分消耗较多,应及时补充水分。菇已采净,明显变轻的菌棒,两头用粗铁丝打3 ~5个l 0厘米深的洞,排放于浸水池中,放满后,先用木板及石块压好后,再向池内注水。将菌棒全部淹到水中。第一次浸水约2~5h,浸好的菌棒捞出,待表面水分晾干后催蕾。催蕾可在室内也可在菇棚向阳一侧进行,先在地面上铺一层稻草或草帘,上铺塑料薄膜。将菌棒如同发菌期一样堆积,并覆盖塑料薄膜、草帘或其他保温材料。提高堆内温度,促使菇蕾产生。催蕾的前2天不要动保温材料及薄膜,第3天后,每天上下午各通风一次,第5天要翻堆,把现蕾的菌棒挑出来排床管理,剩余的按上述操作循环进行。3、春菇期管理从3月开始到栽培结束为春菇期。春菇产量占到总产的45%左右,香菇的产出主要在4月份以前。5月以后,气温逐步升高,条件很快就不适宜代料香菇生长,如果棒内营养物质还未转化完,高温季节将限制出菇。早春气温变幅大,原基易形成,生长快,连续采收,菇体变小,肉变薄,质量差。要保证质量,提高产量,必须控制子实体形成速度与数量,可采用间苗的办法及时去掉弱小的原基,保证营养集中供给。缩小昼夜温差,延长通风时间。随着气温的升高,水分蒸腾加快,床内湿度变化较大,菌棒表面容易失水,要细水多喷。结合浸水,适当加入氮、磷、钾速效肥及微量元素每100kg水中加尿素0.2kg,过磷酸钙0.3kg,磷酸二氢钾0.1kg,补充棒内养分,提高产量与质量。春菇每采完一茬后,让菌棒休养,恢复数日,然后浸水,浸水时间要适当延长。达原重的90%左右较合适。
(十三)采收香菇采收要严格掌握采收标准,才能提高香菇的质量和产量。香菇子实体八分熟为宜,菌盖边缘稍内卷呈铜锣边状,未开伞,无孢子弹射或刚出现孢子弹射时采摘。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菇柄基部,轻轻旋转拧下来即可。编辑:柳晓林审核专家:山西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 研究员 郭尚
责任编辑:科普云
上一篇:香菇的段木栽培技术
下一篇:奶牛泌乳后期如何饲养和管理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