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细菌性病害防治技术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2020-10-06 |
1.斑点病斑点病又叫褐斑病。病原菌为托拉氏假单孢杆菌(Pseudomonas tolasii)。这种细菌在自然中分布很广,可以在空气中飘浮或污染食用菌覆土,也可以由菇蝇、线虫和工作人员传播。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生。症状:主要危害菌盖及菌表面组织,染菌后菌盖上出现椭圆形或梭形的黄色或苍褐色病斑,然后变成暗褐色凹陷斑点。当斑点干后菌盖裂开,形成不对称的子实体,菌柄上偶而也发生纵向的凹斑,菌褶很少感染。有时磨菇采收后才出现病斑,特别是食用菌置于变温条件下,水分在菇盖表面凝结时,更易发生病斑。防治措施:不要使菇盖表面积水和土面过湿;减少温度波动,防止高湿,空气相对湿度应降至85%以下;喷1:600倍次氯酸钠漂白粉;保持菇房清洁,及时清除菇根、死菇、残菇等。危害对象:双孢蘑菇。
2、 干僵病干僵病是由假单孢杆菌(Pseudomonas sp.)引起。在一批菇中,任何位置的菇都可以出现病征,与病区食用菌菌丝相连接的地方都可能蔓延开来。一般认为病原菌是沿着食用菌菌丝传播的。在发病的菇床上,若用一条塑料薄膜将病区隔开,干僵病便不会传播。有的报道指出,这种病的发生与一种叫做伏草菌的木腐菌有关。因此,利用被木腐菌感染过的材料,容易受到该病原菌的感染。症状:食用菌被感染后,子实体畸形,苍褐色,菌盖歪斜,菌柄稍膨大,但不腐烂,而是逐渐萎缩,干枯,若病菇盖断下来,也可发现一条条暗褐色的变色组织。防治措施:可采取隔离措施,防止病区和健区之间食用菌菌丝的连接,目前尚无化学防治办法。危害对象:双孢蘑菇。
3、 烂耳银耳、木耳采收不及时,耳子过熟,容易感染细菌而腐烂;闷热,通风差,耳木或培养料过湿,银耳菌丝生活力差,病虫杂菌的影响、使用农药过量或酸碱度过高过低,影响耳片正常生长而造成烂耳。症状:黑木耳烂耳又叫“流耳”、“糖性耳”、“水烂耳”等,是细胞充水破裂的一种生理性病害。黑木耳在接近成熟时,不断产生担孢子,消耗子实体里的营养物质,使子实体趋于衰老。此时湿度大,温度高,光照差,通风少,常发生溃烂。防治措施:细菌或害虫侵害也可引起黑木耳烂耳。及时采收,加强通风和光照,降低湿度,可减少烂耳。危害对象:木耳、银耳。 编辑:柳晓林审核专家:山西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研究员 郭尚
责任编辑:科普云
上一篇:食用菌猝倒病和褶霉病防治技术
下一篇: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技术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