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蚜虫棉花品种晋棉51号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2020-09-30

  晋棉51号是山西农科院作物遗传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长期协作研究培育出的抗蚜虫棉花新品种。审定编号:晋审棉2009001品种来源:晋棉51号抗蚜虫棉花新品种是通过棉属种间远缘杂交的途径,采用幼胚离体培养,染色体加倍,连续回交转育等技术经过十一代定向选择与培育而成。晋棉51号的母本选用栽培种陆地棉晋棉6号(G.hirsutnm,2n=52),父本选用野生种异常棉(G.anomalum,2n=26)。特征特性:生育期在山西晋中地区125天左右,在北疆地区120天左右,株型较紧凑,呈筒型,叶片3~5裂,肥厚较小,适宜密植。全株(主茎、枝条、叶片、叶柄、苞叶等)有密集的灰白色茸毛,因此具有突出的抗蚜效果,全生育期(出苗至吐絮)不需要人工防治蚜虫,既节省农药和人工又防止环境污染,很受棉农欢迎棉。铃重5克左右,铃壳较薄,吐絮畅而集中,纤维洁白,衣分41%左右,种籽灰褐色,籽指10克左右。抗性鉴定: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委托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抗病检测鉴定结果:2007年枯萎病发病率36.0%,病指8.2,抗效80%,抗性评判为抗病;黄萎病发病率77.4%,病指40.2%,抗效2.5%,抗性评判为感病。2008年枯萎病发病率31.6%,病指9.6,抗效81%,抗性评判为抗病;黄萎病发病率63.5%,病指38%,抗效24.8%,抗性评判为轻感病。品质分析: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2007年和2008年棉样检测结果平均:纤维长度29.1mm,整齐度83.8%,比强度28.9CN/tex,马克隆值3.8,伸长率6.3%。

  产量结果: 2005年在山西农科院作物遗传研究所参加品种比较试验,籽棉产量221.4公斤/亩,比对照晋棉34号增产29.8%,皮棉产量90.8公斤/亩,比对照增产28.8%。2006年品比试验结果, 籽棉产量174.3公斤/亩,比对照晋棉34号增产2.2%,皮棉产量73.2公斤/亩,比对照增产2.5%,二年平均籽棉产量197.9公斤/亩,皮棉产量82.0公斤/亩,分别比对照晋棉34号增产16%和15.7%。2007~2008年参加山西省特早熟棉区生产试验,在晋中市榆次区修文镇禇村、西胡乔村,交城县王明寨村,太谷县东关村,太原市野庄村、清徐孟封镇东罗村六个点进行生产试验,试验结果:2007的上述六点籽棉产量平均197.6公斤/亩,比对照晋棉37号增产8.7%,皮棉产量平均82.6公斤/亩,比对照增产11.2%,霜前花率91.8%。2008的上述六点籽棉产量平均215.3公斤/亩,比对照晋棉37号增产12.2%,皮棉产量平均88.0公斤/亩,比对照增产10.6%,霜前花率90.9%。两年平均籽棉产量为206.5公斤/亩,比对照增产10.5%,皮棉产量85.3公斤/亩,比对照增产10.9%,霜前花率平均91.5%,衣分平均41.3%。栽培技术要点:栽培密度在山西晋中地区8000~10000株,在北疆地区15000~20000株∕亩。前期有较强的抗旱性,中后期水肥管理应加强,本品种只对蚜虫有突出的抗性,对其它虫害未做抗性试验,应及时防治。编辑:史明映审核专家:山西省农科院作物遗传研究所 郭宝德研究员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