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占元提醒科学素质培训功利化 呼吁提高信息素养中国网 2018-09-19 |
9月17日下午,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上发表演讲。中国网记者 杨佳 摄
中国网讯(记者 杨佳)9月17日下午,在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上,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议题为“科学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峰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教育是全民科学素质培育的引擎》的演讲。
杜占元在演讲中介绍了科学素质几个特征。
第一,科学素质是内化于心,外显于形的人类特质。在它的指引之下,人的思维依然是体现科学精神,尊重遵循科学规律,为人类本质需要服务的。
第二,科学素质根植于个人,与全面素质相辅相成。
第三,科学素质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其本质上是在实践中养成,在实践中发展。
第四,科学素质的培养,是日积月累的方式。在当代社会条件下,培育科学素质有突出的时效性要求。要求科学素质能够尽快养成,并且能够改变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在演讲中,他肯定了科学素养的积极作用。他表示,毫无疑问,科学素质直接支撑了我国的科技创新事业,成就了我们民族和国家的世纪工程,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随后,杜占元说,公民科学素质的建立,必须要依靠卓有成效的教育活动。他讲,在当今世界,教育是培育科学素质的基本途径,现代科学素质依赖于现代教育的贡献。他说,教育有着明显的阶段性、层次性,科学素质教育活动贯穿教育的各个阶段和各个层次,教育具有引领性、驱动性的引擎作用。因此,科学素质培养问题就转化为教育引擎的功效问题,教育活动成为科学素质产生和发展的源头之一。
杜占元表示,在当下的科学素质教育培训中存在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第一,功利因素。常说的学以致用,目的是提高教育的实践功能。而在一些地方,异化为功利导向,一些社会团体,包括有些传播媒体、评价机构,甚至一些机关学校,也热衷于教育的功利因素,导致量化偏向,很大程度上左右了科学普及的教育活动,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第二,观念误区。一些人认为科学素质教育,主要是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缺乏含金量,在许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或者高级机构里面得不到重视,影响到科学精神的发扬。
杜占元特别强调,我国公民科普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一些差距。特别是科学素质发展不平衡,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他讲,自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以来,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各地各部门围绕党和国家的发展大局联合协作。扎实推进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等重点人群的科学素质行动,带动了全民科学素质水平的整体提高。
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201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6.2%,较2010年有很大的提高。
最后,杜占元提出,在信息化时代,应重视对老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特别是对青年人。他强调,教育部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把信息素养的提高作为一个重要目标,甚至是比信息技术的运用更为重要。他倡议,政府和学术界给予高度的关注。
具有坚实的科学素质的民族,才能行稳致远,才能实现伟大的担当。杜占元讲,在新形势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组织动员全社会的教育力量,特别是高校、高等教育资源,发挥主渠道作用。我们相信,沿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全民科学素质将不断得到提升。人类利用科学技术,服务人类福祉的努力,将不断取得新进展。
责任编辑:王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