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传思:少儿科幻的深度与高度

科普社 2018-11-29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当代少儿科幻的发展是以一种类型文学的形态出现的。一些优秀的作者在从事少儿科幻创作时,甚至有了相应的理论上的自觉。客观来说,这在中国当代科幻文学发展的低潮阶段,让少儿科幻的文脉相续,并让它在儿童文学的领域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

  但在经历了一个阶段的发展之后,少儿科幻的创作开始变得模式化、固定化。由于缺少内部自我更新的动力,加之市场对这种模式化作品的需求,导致这种文学门类在科幻性、文学性方面的探索都停滞不前。所以,不论是在科幻文学领域,还是在儿童文学领域,少儿科幻都难以得到真正的认同。

  那么,少儿科幻该如何克服自身缺陷,再一次实现自我提升呢?或许,我们需要从建构“少儿科幻”的两大维度上再做些思考。

  少儿科幻建构自我的两大维度分别是:儿童性和科幻性。如果用比较形象的说法来描述两者的关系,可以说:“儿童性”是少儿科幻成长的土壤,“科幻性”是它成长的天空;前者代表少儿科幻应该挖掘的“深度”,后者代表它企图抵达的“高度”;前者是“少儿科幻”话语体系产生的原点,后者是其所指向的目标。

  这里所说的“儿童性”,不仅仅是说以儿童为读者,还涉及到儿童的视角、儿童对世界的认知方式,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审美趣味、价值追求等方面。

  少儿科幻应该秉持儿童的视角,用一双儿童的眼睛去窥探世界;同时,作品要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在每个人的一生中,童年阶段都是一个逐渐“去魅”的成长阶段,在童年阶段的不同年龄段,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方式,以及审美趣味都在发生变化。所以王泉根教授曾提到,儿童文学分为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学三个门类。但另一方面,在整个童年阶段,“游戏精神”始终都存在。与之相应的,还有那种与万物有灵论相关的,纯真美好的诗性审美,也贯穿于这个阶段。

  此外,“儿童性”还指作品的情节发展和内涵演绎要契合儿童的心智特点——他们对世界的认知,相比成人而言,理性不足,感性有余,可塑性更强,想象力与好奇心、探索欲强,对新事物、新观点的接受程度也更高。

  我们的少儿科幻创作要始终坚守其“儿童性”,要真正贴近孩子的趣味,触摸孩子的心灵,要“反映和表现儿童的生存状态与精神面貌”(王泉根语)。

  但很多名之为少儿科幻的作品却往往在这个维度上把握得不好。这里其实牵涉到两种不同的儿童观:儿童的精神世界是独立和自洽的,抑或仅仅是“前成人世界”?

  抱持前一种观点的创作者,会采取一种“蹲下身来”贴近儿童的姿态。这样的作品最能够得到儿童的喜好。但要警惕的是,贴近儿童不能变成纯粹追逐儿童趣味。我做过一个实验,建一个他们的QQ群。管理员也是他们中的一个。但当他们知道这里没有来自成人世界的监管时,开始表现得肆无忌惮。他们的自由和想象力以一种破坏性和利己性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破坏性、利己性、不稳定性其实是儿童精神世界的另一个特点。所以,当我们纯粹去追逐儿童趣味,去“投其所好”时,作品即使在价值观上没有问题,在文学性和思想性上也容易出现严重的缺陷。

  而抱持后一种观点的创作者,看到了儿童世界的不稳定性;但如果由此就认为儿童是个纯粹的受教育者,是不成熟的代名词,是需要用成人世界的理性和经验去填补和指导的蒙昧阶段。抱持这样的儿童观,写出来的作品可能更多是成人科幻的低配版。

  如果借用C.S.刘易斯的理论来说,前一种观点的弊病是“投其所好”,后者的弊病则是“迷失本真”。不管是哪一种,对少儿科幻所应具备的“儿童性”的维度挖掘的力度仍然不够,特别是拿儿童文学中的其它门类作为参照系来看,深度上有比较明显的欠缺。

  童年世界始终不断地接收到来自成人世界的光照。只不过,它仍然有其自身隐秘的光芒,即使这光芒转瞬即逝,但它真实地存在于每一个细微之处。

  所以,在我看来,少儿科幻要有足够的深度,就应该扎根于儿童的生命体验,借助于儿童独特的视角,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契合儿童的心智特点,以及重视儿童的心灵成长。

  少儿科幻建构自身的另外一大维度,即它的“科幻性”。

  当下的少儿科幻,在这个方面,更多是在拾成人科幻的牙慧。我们当然不能强求每一部作品中的科幻创意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很多少儿科幻作品仅仅是把成人科幻中用滥了的套路拿来,套在一个儿童的冒险故事中,这种做法明显削弱了少儿科幻所应该和可能具备的对世界、未来、宇宙的探知能力。

  少儿科幻应该具有与成人科幻相同的科幻维度,相媲美的科幻创意。而同时,由于其根系中的“儿童性”的基因,又可以让它的科幻性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面貌。

  这样的少儿科幻,将拥有独特的视角和独立的开拓性,形成有其自身鲜明特色的文学、美学风格。

  比如,在它的话语方式里,“浅语”里可能蕴含着某种独特的窥探世界的能力。比如,它对世界的未来或许也充满很多忧虑,甚至有时候无法免于绝望和阴暗,但它里边一定有动人的情感和温暖的情怀,将之化为一种美学意义上的忧伤。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同样,少儿科幻也不会是一座孤岛。少儿科幻应该在不失其自我个性的前提下,构建与成人科幻和儿童文学之间互通互融的关系,才能在文学之林中,长成一棵茁壮的大树。

  《水母危机》

  作者:马传思

  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

  (京东、官方微店均有售)

  内容简介:一只看似不起眼的水母体内居然藏着一条求救信号,而且这条信号居然是来自于11年前一个被困在神秘时空里的14岁少女,一股数万年前来到地球的时空乱流,时空乱流中存在的怪异生物,一条通往多重宇宙的时空通道,一颗可以打开通道的能量石,还有一群与地球水母同源同祖的巨型外星水母……当这么多神秘事物一个个出现时,那个经常被同学们讥笑的“乌龙神探”和他那个喜欢插科打诨的死党,能解开这桩谜案吗?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社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