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仅解得开世界数学难题“1+2”,连秀恩爱都比别人特别:这部话剧你看过吗?科协改革进行时 2018-12-18 |
他是世界著名数学家,他被称为“科学怪人”,他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他就是执着、刻苦钻研的数学家陈景润。
1933年5月22日,他出生于福建福州。陈景润从小喜欢数学,对数字有着天生的敏感和喜欢。1948年考入福州英华中学。在高中时代,受沈元老师的影响,陈景润第一次知道了“哥德巴赫猜想”这一名字。“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短短一句话燃起了陈景润为之奋斗一生的决心之火,也像一根生命线贯穿了这位传奇大师的一生。
此后,陈景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厦门大学数学系。大学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北京市第四中学任教。但是由于口齿不清,被“停止教学回乡养病”。陈景润无奈回到福州老家,摆书摊谋生。时任厦门大学校长的王亚楠校长发现了陈景润过人的天赋,推荐他回母校数学系任助教。陈景润也没有辜负王校长的期望,在任教期间,他潜心钻研数学,于1956年发表《他利问题》,改进了华罗庚先生在《堆垒素数论》中的结果。华先生开始关注这位初露锋芒的年轻人,并将陈景润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杨乐、张广厚
多年来,陈景润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数学研究,有着超人的勤奋和顽强的毅力,废寝忘食,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在遭受疾病折磨的时候也没有停止过自己的追求,为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写成的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于1957年1月获国家发明一等奖。
陈景润手稿
1966年,国际数学界迎来平地一声雷。陈景润发表《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成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7年后,他又在《中国科学》发表了“1+2”的详细证明并改进了1966年宣布的数值结果,立即在国际数学界引起了轰动,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是筛法理论的光辉顶点,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还被美、英、法、苏、日等多个国家写进数论书中。
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
1978年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点燃那个时代求知学子心中的火焰。中国大地刮起了“陈景润旋风”。“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成为人们的口头禅。无数知识分子因为陈景润,坚定了献身科学的志愿,在陈景润精神的鼓励下,在科学前沿艰苦探索。一生刻苦钻研数学的陈景润,年轻时与妻子有着一段美妙的邂逅。1978年的秋天,因赴美讲学前查体疗养住进解放军309医院的陈景润遇上了医生由昆,开启了他生命中唯一的一份恋情。
厦门大学原创话剧《哥德巴赫猜想》剧照:陈景润与妻子
陈景润对这名年轻的军医一见钟情,为了能接触到由昆,陈景润想出了和她一起学英语的策略。然而英语学了一段时间后,陈景润突然说出了一个“大胆”想法:“如果我们能够在一起就好了”,这让原本活泼的由昆连着几天都没有再出现在他们学习英语的小阳台。看到由昆躲着他,陈景润既不好意思又不愿放弃,他悄悄地对由昆说:“如果你不同意,我就一辈子不结婚。”正是这句话从心底里打动了由昆。经过两年恋爱,陈景润和由昆幸福地牵手走进了婚姻殿堂。
厦门大学原创话剧《哥德巴赫猜想》剧照
然而,陈景润一生都潜心研究学问,新婚后近两年的时间都和妻子过着两地分居的日子,一年的相聚时间也仅有短短的3个月。婚后,他们的儿子顺利降生,陈景润最先给儿子起名叫“由伟”,后来在由昆的说服下,前面才加了个“陈”姓。在陈景润的心中,“由”的位置永远排在最前面。
陈景润夫妇合影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用脑过度再加上两次意外伤害,陈景润的帕金森氏症越来越严重。去世前的12年间,陈景润几乎一直都是在医院中度过的。临终前,陈景润心中有两个巨大的遗憾:一是放心不下才14岁的儿子,另一个就是没亲手证明“1+1”。1996年3月19日下午1点10分,陈景润在北京医院去世,年仅63岁。他为科学事业做出的最后一次奉献是:捐赠遗体供医院解剖。
责任编辑:王超
下一篇:李彦宏:做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事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