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北宜昌市一名91岁的新冠肺炎患者被治愈出院,据报道,这位老人患有冠心病引发的心肌梗死,三年前曾做心脏支架手术,还伴有严重心衰和胸腔积液——这样的病例都能治愈,让很多人感到震撼。在南京,有一位95岁的高龄患者,从入院到治愈,仅用了8天时间。与此同时,我们也很遗憾地看到一些中青年患者的死亡病例报道。
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对临床表现的统计中提到:“从目前收治的病例情况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反例”?除了科学的对症治疗之外,人体免疫系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本期“防疫科普”从免疫学的角度,解读机体免疫力如何对抗病毒。
本期“防疫科普”专家:
黄波(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免疫学系常务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协和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长)
问:一般来讲,青少年的免疫力比较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为什么有些人也会出现比较明显的症状?
答:对于青少年和年轻人来说,他们的肺部上皮细胞状态较为良好,对病毒入侵的天然反应迅捷有效(主要指产生干扰素的时间和量),并且他们的免疫细胞功能完整、良好,因而即便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也没有出现临床症状或者症状非常轻微。
为什么也有不少年轻人表现出明显症状?这可能与他们接触到病毒当时的机体免疫状态有关。
不管年轻人免疫系统功能有多么好,不良生活方式,如不规律作息、通宵玩手机、吸烟饮酒,以及旅途疲劳等都可导致免疫功能临时紊乱,从而给病毒有可乘之机。
年轻人被感染的另外一个可能原因,在于入侵的病毒量。虽然人体免疫系统有强大的抗病毒能力,但并不是无所不能。当有病毒短时间内大量入侵机体时,机体免疫系统可能没有能力将全部的病毒控制住,从而导致年轻人被感染并出现症状。
问:为什么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
答: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功能开始退化,在应对病毒时肺部上皮产生干扰素的时间可能会慢半拍,产生的量减少,而免疫细胞释放干扰素以及吞噬病毒的能力均有所下降,导致整体抗病毒能力下降,容易被病毒感染。
特别是老年人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时,其免疫系统功能更是薄弱,抵御病毒的能力更差,更容易被病毒感染。
问:为什么有的老年人可以治愈?而有的老年人会进入危重状态,甚至丧失生命?
答:免疫在其中仍然是关键因素。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死亡患者大多是老年人并且合并有基础性疾病,正是由于这些患者抗病毒的免疫力低下,从鼻腔、咽喉部到气管和支气管等诸多环节未能将病毒有效阻击,使得病毒侵犯肺泡,导致共用的肺泡-血管壁膜受损,血管里的血液进入到肺泡。
通过肺泡之间的间隙和重力作用,肺泡液体首先聚集在肺的底部,CT拍片呈现毛玻璃样的影像图,如果渗出的液体量更多时,影像学检查双肺呈 “白肺样”改变。此时肺泡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功能发生障碍,病人病情危重,乃至丧失生命。
作为气体交换的关键,肺泡与血管壁所共用的膜,病毒入侵时又是如何受损的?
病毒感染肺泡上皮细胞会损害此共用的膜,但这可能还不是主要原因。病毒感染肺泡,导致大量免疫细胞被募集到肺泡部位,受病毒刺激,释放出大量炎性细胞因子(医学上称之为细胞因子风暴),这些炎性因子作用于肺泡-血管膜,破坏其完整性,大大增加其通透性,使得大量血液进入到肺泡,导致缺氧,引发危重病情。
问:免疫力在抵抗病毒时发挥怎样的作用?
答: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与疾病包括病毒斗争的历史,远的例如天花病毒,近的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我们人类都最终战胜了这些极其可怕的病毒。在此过程中,人类的免疫系统也在不断进化,变得越来越强大。
就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而言,大多数个体接触到病毒后,并无症状或仅出现轻微症状,有的出现发热胸闷等症状,经一段时间后自行好转;但是对于免疫功能不强或者低下者,病毒感染却是一场严峻考验。
问:对于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何改善他们的免疫功能?
答:除了规律作息,当前可以食用一些具有增强天然免疫功能的食物,如香菇、枸杞、灵芝粉、黑木耳等。这些食材富含植物的多糖(香菇多糖、枸杞多糖、灵芝多糖等),能够刺激天然免疫细胞表面、称为Toll样受体的分子,使得这些免疫细胞处于一种预刺激状态,加强了对病毒入侵的监视。
如果大家明白了机体免疫系统对人体的保护机制,明白了我们可以通过生活和饮食方式改善免疫,我们就可以减少新型病毒带来的恐惧和无力感。我们坚信,人类的免疫系统将再次证明,它是消灭邪恶病毒的无冕之王。 (鸣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整理:光明网记者 战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