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科普】康复者血浆能救命,怎样防范安全风险?光明日报 2020-02-24 |
本期“防疫科普”专家:
潘雷霆(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导,主要从事纳微尺度细胞成像与操控研究。中国微循环学会微循环与血液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光学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自由基生物学与自由基医学分会青年委员)
问:为什么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可以救人?
答:血浆是离开血管的全血经抗凝处理后,通过离心沉淀,所获得的不含细胞成分的液体,富含血浆蛋白和各种抗体。机体对付病毒的一个重要机制就是产生抗体,与病毒结合,然后杀灭病毒。疫苗本质就是失活的病毒注入体内后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因此,大部分新冠肺炎患者康复后,身体血液中会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提取康复者的血浆,输入患者体内,引入外援抗体帮助患者机体杀灭与中和病毒。
抗体按作用机制可分为两类:中和性抗体和非中和性抗体。血浆里的非中和性抗体可能起到反作用,尤其是在病程的后期,加剧炎症风暴。血浆里的中和性抗体是治疗最需要的抗体。
问:对采集康复者血浆抗体进行临床治疗如何评价?怎样防范安全风险?
答: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血浆是治疗新冠肺炎的一个可选择手段,但属于小众治疗方法,目前治愈者数量远小于患病者,而且并不是每个治愈者的血浆都可以使用,因此可用血浆数量非常有限。
此外,由于免疫系统的复杂性,输入的别人的血浆,存在一系列不确定的因素(如非中和性抗体),可能会加剧处于病程后期病人的机体损伤。
目前看,血浆治疗主要对于重症病人有效果,对垂危病人效果非常有限。在没有更好的治疗手段情况下,借用康复的病人血浆可说是最后一道防线,“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是救命稻草。血浆疗法一定要辩证的使用,选择合适的时机、合适的人群。
安全风险分两个方面来讲:即患者和康复者两个方面。
对于患者:
1)患者人群要有选择性,比如年纪太大、有严重基础性疾病、或对血浆过敏的患者不适合;
2)要在患者合适的病程期使用该方法,一旦患者体内发生了“炎症风暴”,那么患者的心脏、肝、肾等器官受损功能衰竭,这个时候如果再输入抗体,可能会加速炎症风暴,加重脏器的损害。后期患者身上的症状已经不是病毒直接引起的,而是机体免疫系统导致的损伤问题了。后期依靠血浆抗体清除病毒为时已晚。
对于康复者:
1)康复者血浆内病毒是否排光,康复患者一般意味着检查不出新冠病毒了,但不代表完全不带病毒了,尤其现在核酸试剂盒的检测存在假阴性的问题;
2)康复者是否患有乙肝、梅毒、艾滋等传染病,要避免交叉感染。
问:用于治疗新冠肺炎的血浆是否有标准?有哪些要求?
答:原则上,康复者出院两周以后确认体内没有新冠病毒可捐赠400mL左右血浆用于临床治疗。理想情况,要求康复者年龄18-55周岁,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没有乙肝等传染病,血糖血脂等指标正常。
但即使康复者身体各项指标都很健康,其血浆也不一定适合。因为,用于治疗新冠肺炎的血浆一定要含有高滴度的抗体,尤其是“中和性”的抗体(这个检测成本、灵敏度也是问题)。新冠肺炎康复者不是都会产生高滴度的抗体,由于确诊和康复时间不同,抗体滴度也会不同,患者治愈的时间越长,抗体的浓度会越低。
综上,可用的康复者血浆搜索及确定成本很高,这也决定其只能是小众疗法。
问:血浆输入跟输血有什么区别?是否需要血型匹配?
答:血浆输入跟传统输血有一定区别。传统输血采集的是全血,输血时候主要依靠血细胞(如红细胞,血小板)发挥救治功能。新冠肺炎治疗只要去除各种血细胞的血浆,依靠里面的抗体发挥救治功能。
血浆输入也要注意血型相配,虽然血浆没有红细胞。举例来说,A型血体内的红细胞表面上有A抗原,血浆中存在抗B抗体;B型血红细胞表面上有B抗原,血浆中存在抗A抗体。A型血一旦错误地输入了B型血浆,就会带入B型血浆中的大量的抗A抗体,此外来的抗A抗体与受血者的A型红细胞结合,会使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溶解造成引起溶血。
(整理/光明网记者 战钊)
责任编辑:杨茗
上一篇:你真的了解乳品吗?——乳品与免疫
下一篇:六项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获批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