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照进现实:关于新冠病毒,有哪些已知的和未知的?

科学辟谣 2020-02-26

  电影是现实的缩影。在这样一个特殊时刻来回顾这部电影,用豆瓣最新影评来说:初看不知片中意,再看已是片中人。

  

  《传染病》海报

  作者 | 鞠思婷 科普作者

  在新冠病毒疫情爆发不久,很多人就开始通过电影来尝试了解这个可怕的敌人。相关的电影有好几部,其中专业性最强的还是2011年的美国电影《传染病》(英文名:Contagion),导演是史蒂文·索德伯格。

  电影以2009年肆虐全球H1N1甲型流感(别称猪流感)为背景所拍摄。据统计,2009年美国因猪流感死亡的人数约为1.3万(8868~18306,取中位数),全球因猪流感死亡的人数约为35万(151700~575400,取中位数)。

  在电影里,人们最终借助疫苗战胜疫情,并找到了起因。今天我们就跟着这部电影来了解一下,关于新冠病毒和这场疫情,我们已经知道的,和应该知道但还未知的东西。

  传播方式

  

  香港患者生前身体不适,并乘坐了公交车 | 电影截图

  猪流感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电影中通过虚构病毒MEV-1呈现了几个典型的传染场景:1.接触患者的手机;2.与患者一起聚餐;3.接触患者使用过的杯子;4.患者在公交车上咳嗽;5.拥抱;6.握手。此外还有共用电梯,聚赌,排队购物。

  这几个传染场景同样适用于现在的新冠病毒。目前新冠病毒的传播方式是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及粪口传播。飞沫传播和气溶胶传播主要通过戴口罩阻挡,而接触传播和粪口传播则提示我们要勤洗手。只要能够做到尽量减少外出,家里常通风,坚决不去人流聚集的场所,出门戴口罩,勤洗手,被感染的风险就较小。这也是电影中男主要求女儿采取的方式(男主本人很幸运地对该病毒天生免疫)。

  传染系数

  

  美疾控中心防疫专家为地方健康局分析疫情:一些因素会加大传染系数 | 电影截图

  基本传染数,指在没有外力介入的情况下,一个感染者平均能够传染给几个人,用R0表示。R0大于1,这种疾病就将会以指数方式传播开,R0越大传染性越强。电影中也给出了三个参考数据,流感的R0为1,天花超过3,骨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为4~6。而2003年的SARS为2~3之间。

  目前不同的科学家用不同的模型对此次新冠病毒的R0进行了模拟,结果也各不相同,从1.5到8之间都有,多数科学家普遍认可的值为2~3,跟SARS相当。但最近一位美国科学家通过对新冠病毒蛋白质结构的模拟研究,发现新冠病毒与人体细胞的结合力是SARS的10~20倍,这可能预示着新冠病毒的传染性被低估了。

  病毒来源

  

  苏斯曼博士(右)帮美疾控中心找到病毒来源,但自媒体人更相信阴谋论 | 电影截图

  电影中,美国科学家迅速对病毒进行了基因测序,确定了病毒的来源,病毒中含有蝙蝠和猪的序列,因此确定了病毒来源于“蝙蝠和猪的某一次偶然的相遇”。

  我国科学家也在1月初就完成了新冠病毒的基因测序,通过比对,发现该病毒与此前在云南中菊头蝠(Rhinolophus affinis)上检测到的蝙蝠冠状病毒RaTG13相比较具有96.2%的一致性,据此推测nCoV-2019病毒起源于蝙蝠。

  但病毒要传染人类还需要一个中间宿主。关于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目前被认为最有可能的是穿山甲,华南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从穿山甲中分离出的毒株与新冠病毒的相似度达99%。而2003年5月,科学家得出SARS的中间宿主是果子狸的结论,依据就是:从6只果子狸标本中分离到3株SARS病毒,经基因全序列测定,其中两株与人类的SARS病毒有99%以上的同源性。

  临床症状

  

  日本患者在公交车上发热、随后昏厥 | 电影截图

  电影中,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咳嗽、后期昏厥、抽搐,潜伏期为1~3天。在第5天完成了1例病理解剖,发现病人的脑沟被严重破坏。

  根据钟南山院士领衔发表的一篇论文数据,在新冠病毒的临床症状中,发热和干咳是最常见的症状,腹泻和呕吐较为少见。除此之外,大部分患者发展为肺炎,典型特征是胸部CT呈现毛玻璃样阴影和双侧斑片状阴影。而随着病情加重,大部分患者还出现呼吸困难或者是休克等症状。

  新冠病毒的中位潜伏期为3.0天(范围从0至24天),最长可达24天,绝大部分病人会在感染14天以内发病,大于14天的情况极少见,因此我们要求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时间为14天。

  据了解,除肺损伤外,许多重症患者还出现了肾损伤、睾丸损伤的情况,但由于迟迟未做病理解剖,详细的临床特征暂时还未知。希望2月16日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刚刚完成的第1例病理解剖能够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治疗

  

  美疾控中心告诫媒体:在药物研发阶段勿随便宣传,做好防护才是最重要的 | 电影截图

  电影虽然从H1N1事件中得到了很多灵感,但所选择的病毒却更可怕,其致死率超过20%。很遗憾的是科学家一直没有找到特效药,战胜病毒主要靠患者自身的免疫力,辅以呼吸机等外部支持。值得庆幸的是,在疫情爆发半年多之后,科学家终于研制出了疫苗,保护了剩下未被感染的人们。

  目前新冠病毒的致死率在医疗资源充足的地方约为0.2%,而在医疗资源极度缺乏的湖北,尤其是武汉地区,致死率达到了4%。虽然很多科学家在研究特效药的过程中有了一些可喜的发现,但都只是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而已。目前被广泛关注的是美国研制的瑞德西韦,然而瑞德西韦并未进行临床试验。最新有临床研究开始使用治愈者的血清抗体来治疗危重病人,但由于种种不确定因素,其疗效还有待更严格论证。科学家们也在抓紧研究疫苗,目前已经成功分离出了病毒株。

  0号患者

  

  第一位感染者被追溯,以此确定了中间宿主:疫情始于携带病毒的猪仔 | 电影截图

  电影的最后为我们还原了0号患者的感染过程:人们砍掉了大量的香蕉树,使得蝙蝠失去了栖息地,1只正在吃香蕉的蝙蝠受惊飞起,将还未吃完的香蕉掉进了猪圈里,猪吃了香蕉之后被送到了厨师的案板上。厨师正在处理猪肉时,一位仰慕厨师手艺的女士要求跟厨师合影。饭店经理叫来了厨师,而厨师没有来得及洗手,就急忙从后厨出来与女士握手,0号患者就产生了。

  为什么大家都在寻找0号患者?因为0号患者在流行病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点,找到了0号患者就等于找到了病毒的直接来源,并确定中间宿主。可以说,病毒来了之后,我们对于患者的医治是在被动地打保护战。要想主动打赢反击战,就必须知道敌人是从哪里来的。否则即便我们暂时打退了敌人保护了自己,下一次他们仍然会在某一个时刻出其不意地继续发起攻击。

  同样的,如果我们找不到新冠病毒的0号患者,始终不能明确中间宿主,我们就无法对病毒采取任何打击措施,那么来年12月,待到时机成熟,也许它还会再来。

  

  疫情触发的那一天,所有人都懵然无知 | 电影截图

  都说电影是艺术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然而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来回顾这部电影,用豆瓣的最新影评可以概括:初看不知片中意,再看已是片中人。待我们打赢与新冠病毒这场持久战的时候,再来看这部电影,不知道又将会是怎样的心情。

  当然,作为一部电影,该片传达的内容不止于此,对于没看过的朋友,都可以再了解一下。

  (责编 高佩雯)

  参考文献:

  [1] Daniel Wrapp, Nianshuang Wang,et al. Cryo-EM Structure of the 2019-nCoV Spike in the PrefusionConformation.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2.11.944462v1

  [2] Caibin Fan, Kai Li,et al. ACE2 Expression in Kidney and Testis May Cause Kidney andTestisDamage After 2019-nCoV Infection.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2.12.20022418v1

  [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situation report-15. Published February 4, 2020.Accessed February 3, 2020. https://www.who.int/docs/default-source/coronaviruse/situation-reports/20200204-sitrep-15-ncov.pdf?sfvrsn=88fe8ad6_2

  [4] Li Q, Guan X, Wu P, et al. Early transmission dynamics in Wuhan, China, of novel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001316

  [5] Peng Zhou, Xing-Lou Yang,et al. Discovery of a novel coronavirus associated with the recentpneumonia outbreak in humans and its potential bat origin.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1.22.914952v2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学辟谣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