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疫情,我们还能和孩子聊什么?中国科技网 2020-03-20 |
人类的历史,就是和传染病斗争的历史。从贯穿人类古代史的天花、从欧洲中世纪蔓延十几年的黑死病,到一战期间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西班牙病毒”,到如今数十年爆发一次的非洲埃博拉病毒,再到席卷中国的SARS、新冠肺炎等等,病毒一次又一次摧毁人类引以为豪的文明防线,带来无尽的恐惧和悲痛。
1977年,牛痘接种的实现使人类打败天花病毒。从此,人类对生命科学的研究飞速进步,免疫学、细胞学、基因工程等学科的发展,曾经让一些人乐观地以为有望彻底战胜病毒。然而,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了我们当头一棒:我们的力量还是远远不够。无论是社会防御构建、生命科学发展还是自然伦理认知,我们整个社会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担子将重重落在我们的后代肩上。
在抗疫之战如火如荼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思考,如果下次再遭遇类似灾难,我们的后代是否还会如此措手不及?我们要怎样去武装后代的头脑,才可以让未来的灾难止步于哨响之时?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后代的品格,才能让孩子们为自己、为人类命运握住通往幸福的钥匙?
谈疫情,更要谈担当
受疫情的影响,我国幼儿园到大学推迟了开学时间,很多孩子第一次深深地感受到社会与自己的切身关联。
信息过载的的时代,孩子能接收到的疫情资讯不比大人少,他们更需要的是一个过滤和理解信息的视角。
“孩子,虽然课本上说我们的祖国美丽强大,但你要记住,她同时也有脆弱的一面。因为城乡发展的不均衡,安心上网课的时候,很多农村孩子在没有网络的地方苦苦挣扎……”
只有在孩子知道真相后,有谁在无边沉默中吹响哨声,有谁在舍生忘死为人们逆行。如果孩子未来想要参与构建社会防御机制,他应该认清社会的多面性,然后在面对苦难时从容、面对脆弱时勇敢、面对虚伪时真诚,因为正是从容、勇敢和真诚,构成了我们民族不屈的脊梁。
除了疫情,还可以谈谈生命科学
因为疾病带来的恐惧如此深邃而幽微,以至于有些孩子第一次直面了关于生命的宏大命题:死亡是什么?生命为什么是不可逆的?自然界很危险,我们应该怎样保证自己的安全?
借着这次疫情,我们还可以和孩子谈谈何为生命,教育孩子用科学来保护自己。
谈生命,可以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开始,他们喜欢的小花小草、小猫小狗,乃至这次的罪魁祸首蝙蝠、病毒,都是生命,认识生命的过程,就是认识我们自己乃至认识宇宙的过程。
生命科学是守护生命的利器。疫情爆发至今,我国的科学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很短的时间内分离出病毒株、找到诊断的方法、筛选出一些药物,才让我们可以安稳度过危机。“对生命科学,大人们已经研究了很久,但是做得还不够好,孩子,如果你愿意多了解,我们可以和你一起学习……”
我国的生命科学研究在国际上领先,但在基础教育方面仍属于起步阶段,需要政府、家庭和社会加强合作,为该学科的普及教育提速。如中国平安于2019年面向乡村地区启动的“AI不孤读——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就把生命科学与农业科学、智能制造、航天航空、人工智能一起,被列入科普教材的五大主题里。受该项目帮扶的乡村学生可利用捐赠的科技素养实验包,进行大脑模型、细胞模型、生态瓶等多种实验,对生命科学形成基础认识。
迄今为止,“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已在全国近1000所贫困乡村学校落地,受益学生超过30万人,培训校长及老师1万余人次。活动发起的#我是山村娃,有个科技梦#微博话题阅读量高达2.1亿,讨论数超2万。活动正以日益广泛的影响力,培养着中国万千乡村儿童的科学意识。
“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它们的结构有相同点,也有很多不同点。”河南郑州新密市刘寨镇第二中心小学是受益的中国平安智慧小学之一,今年春节,这所学校的学生大都喜欢主动和父母探讨疫情,“病毒没有细胞,只有蛋白质和RNA,它们要繁殖,就会破坏我们的细胞,拿走我们的蛋白质。”因为掌握了相关的知识,谈论起疫情时,他们看起来比同龄的孩子都要多了一份自信。
生命科学的发展,不仅改变着世界的未来,也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为孩子们补齐生命科学教育的短板,让每一个孩子不落后于时代发展进程,是我们社会必修的功课。
教会孩子,敬畏生命热爱生命
转眼已是3月初,抗疫的奋战仍在继续,而疫情的拐点迟迟未至,反而向着全球飞速扩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变得如此清晰又深刻。
知识决定一个人能力,而人格决定一个人的高度。除了生命科学,我们还应该和孩子们聊聊人类命运和未来。告诉孩子,为什么病毒的发生和传播与人类行为息息相关,为什么总有人不惧牺牲选择逆行?因为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对危机置之不理,最终这种危机降临到我们自己身上,伤害到我们和我们所爱的人。
“我们现在通讯和出行变得很方便,人类的一个普通个体的行为,都足以构成全球性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好的,也有坏的,孩子,如果你的行为端正,你就可以为无数人带去力量;如果你贪婪自私,你也可能伤害很多人。你愿意选择哪一种呢?”
河南汝阳城关镇东街小学的一个学生,在寒假期间利用平安集团捐赠的实验包做了一个走马灯,她自己给走马灯换了壁纸,写上“武汉加油”,并投稿到中国平安发起的中小学生抗疫主题视频征集活动中,好让自己的祈福被一线的抗疫人员看到。她相信,自己一个小小的举动,拥有着引导变化的能量。
2020年2月,中国平安联合科技日报社和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在中国科协科普部的支持下,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开展疫情科普活动,同时发起抗击疫情主题视频征集评选活动,鼓励孩子们思考疫情和社会责任,表达爱、传递爱,把信心和希望传达给一线抗疫英雄。迄今为止,活动发起的#为你加油,未来有我#微博话题,已经拥有1.1亿阅读量、2.1万讨论。
“我在电视里看到,一线医护人员因为穿着防护服,经常工作八个小时都不能喝水,心里特别难受,我可以为他们做什么呢?”一位二年级的小女孩,在爸爸的指导下拿起画笔,为医护人员设计了一套特别的防护服,“这套防护服里面有个水袋,医生叔叔和阿姨们只要一低头就可以喝到水,不会再口渴了。”整个2月,活动收到了近两千份类似的投稿,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以笔画心,在略显寂寥的早春里,尽情舒展着复苏和奋进的力量。
在来稿中,还有很多孩子表达了保护穿山甲和蝙蝠等野生动物的思考。在他们笔下,穿山甲穿上了粉红色外衣,变得很可爱,别人就不忍心伤害它们;蝙蝠是帮人类吃蚊子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和它们和平相处……
孩子们思考的出发点可能只是简单的共情,而在共情的基础上,大人也可进一步引导:在人类命运之上,我们也属于地球生命的共同体,我们不仅出于热爱而保护野生动物,也出于平等而敬畏它们,没有人有资格伤害别的生命。生命与生命之间是如此不同,正是这种多样性缔造了我们这颗美丽的星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以危为机,教育孩子掌握未来
这次疫情,是危机也是机遇,很多孩子也因此受到启发,有很多想当医生、想当科学家。而让孩子能更好地掌握未来,则是活在当下的我们大人最崇高的责任。
除了谈,还应该鼓励孩子“参与”抗疫,让他们发挥作为社会一份子的能动性,形成主人翁意识。如很多参与中国平安“青少年科技素养计划”的孩子,在学习相关知识后,尝试发明新型的医疗器械、能扫描并消灭病毒的激光、医护人员专用的通讯设备……
孩子的尝试尽管稚嫩,却往往饱含创造力;孩子的贡献虽然有限,却充满着新一代的智慧。理想需要被激励,行动力更不应该被辜负,因为他们之中,也许就有下一个钟南山、李兰娟。
现在是未来的过去。未来社会的反击能力维系在孩子们身上,因此,此刻我们无权让孩子置身事外。和孩子谈谈疫情,谈谈生命科学。从个体意义上讲,是启蒙孩子的生命智慧和科技理想;而从社会意义上来说,则能使更多孩子跳出地域和阶层的局限,更加懂得关心他人的命运、心系社会发展。懂科学、有智慧的后代,始终是人类群体最宝贵的财富。
责任编辑:王超
上一篇:你还在听课吗?我都可以讲课了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