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掌大的便携传感器帮助避免甲醇中毒

科技日报 2020-06-16 作者:张梦然

  英国《自然·食品》杂志15日发表的一项最新技术:瑞士科学家团队报告了一种只有手掌大小的便携式“查毒”装置,它与智能手机应用配合起来使用,可以连续、准确地测试酒精饮料中的甲醇水平,从而有效避免致命性的甲醇中毒。

  酒精饮料有时候会被故意掺杂廉价的甲醇,目的是增加利润和饮料的劲度。另外,酿造或蒸馏不当也可能会使甲醇在酒精饮料中积聚。甲醇有较强的毒性,甲醇中毒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眼部损害及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特征,对人体伤害极大。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有记录的甲醇中毒事件达306起,影响了约7104人,导致了1888人死亡,而90%的甲醇中毒事件发生在亚洲。

  目前,甲醇检测的黄金标准是液相色谱法——分离并测量某混合物中不同类型的化学物质。但是,这种传统方法虽然具有灵敏、选择性好和同时测定多组分的优点,却耗时且费用高昂。

  此次,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科学家安德里斯·甘特纳、索提力斯·普拉特新尼斯及他们的同事,开发出了一种便宜且能兼容智能手机的手持式分析仪,可以快速检测甲醇和乙醇。

  该装置以团队之前设计的一种传感器为基础,将其置于一个敞口容器上方后,传感器能吸收酒水的气体样本。由于处理甲醇和乙醇的速度不一样,可以分先后检测它们。之后,应用程序会显示甲醇和乙醇水平,并提示甲醇是否达到潜在的有害水平。

  为了测试该装置的准确性,研究人员对89种甲醇水平已知的酒精饮料做了测试,发现该装置可以连续107天准确地检测甲醇。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新系统的问世,让消费者、酿酒厂、执法和卫生工作人员可以方便地检查酒精饮料中是否含有致毒量的甲醇,帮助避免致命性的甲醇中毒。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技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