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发射,少年航天局带领小朋友们亲临发射场科普中国网 2020-07-23 |
为更好传递航天知识与文化、培养全民航天兴趣,进一步丰富青少年的航天科普内容,在火星探测器发射任务之际,少年航天局与“我们的太空”知乎平台于7月20日至7月23日面向全国青少年学生举行“筑梦天问”火星探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普活动,带领”小小航天讲解员“活动中的优秀学生亲临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进行探火研学、亲自直播探火科普和亲临发射场感受“天问”升空的震撼瞬间,并为观看直播的幸运嘉宾送上航天英雄杨利伟亲笔签名的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50周年纪念邮封。
孩子们抵达文昌
研学环节中,举办方为小朋友们在不同国防科普点设置了有趣的打卡任务,讲解员们需要带着自己的任务手册寻找线索,最终达成该环节的学习目标。
孩子们在寻找隐藏的任务
“小小航天讲解员”第一名李郭济同学在线上科普中说:很高兴我能参加这次活动,并能真正来到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观看此次火星探测器的发射任务。我从“我们的太空”知乎平台上了解了很多关于此次火星探测任务的知识,为大家讲解火星探测的窗口期、火星是如何捕获探测器的、“天问”着陆的步骤,我觉得非常骄傲,我为我们国家的航天成就感到自豪,感谢少年航天局与我们的太空,希望有更多小朋友能和我一样加入到小小航天讲解员的队伍当中。
“小小航天讲解员”第一名李郭济同学
此外,首次火星任务测控系统总设计师李海涛也参与其中,他在直播中为大家讲解了“天问”从诞生到现在的不凡之路以及在测控中的几大难点:“此次探测将实现绕、落、巡三大任务。这在世界航天史上尚属首次。天问一号的探测器是轨道器、着陆器、巡视器的组合体,轨道器将把巡视器和着陆器一起送到环绕火星的轨道,巡视器与着陆器的组合体将落入火星表面,着陆之后巡视器从着陆器上开下来,在火星表面将开展维持约三个火星月的表面勘查,相当于我们地球上的大概92天的一个时间。”最后李海涛呼吁大家一起祝愿此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首次火星任务测控系统总设计师李海涛专家
7月23日中午12:41,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按预定时间成功发射,讲解员们在发射场内用呐喊,拥抱,高高跳起的形式表达了他们激动的心情,而在采访其中一位小朋友亲眼目睹火箭升空的感想时,他大声喊道:“祖国妈妈我爱你。”
文昌航天发射场观礼中
据了解,“筑梦太空”科普工程是由少年航天局推出一个推广航天事业和航天科普的窗口,此次“筑梦天问”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体现了广大青少年对航天事业的浓浓兴趣,也更加坚定了少年航天局传承航天精神、启迪航天梦想的不懈追求。少年航天局将继续推出更多优质、丰富多彩的赛事、研学实践、公益科普和航天科普课程,强化青少年的严谨态度和科学思想,推动青少年在航天事业中发挥创新实践能力,为培养下一代的航天人才助力!
责任编辑:王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