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体型”越大,破坏力越强吗?

中国气象局 2020-08-04 作者:简菊芳

  体型大≠强度大,强度与眼墙内风速值相关

  在中国气象局台风与海洋气象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董林看来,台风个头大小和强度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通常的台风强度是指台风眼墙内的最大风速值,而这个值和台风体型大小并不直接关联。

  董林解释,如果体积大的台风登陆,影响范围会大一些。因此,对于强度相同的台风来说,体型巨大一些的,破坏力强一些,例如台风“山竹”,其风圈半径达550公里,是个大型台风,对我国华南地区造成较大的影响;1979年的Tip台风,虽然强度与2013年第30号台风“海燕”相当,但整个台风直径大约4500公里,是有观测记录以来体积最大的台风,其影响范围非常大。

  不过,总有一些“大而不强”的“纸老虎”台风和一些体型小却破坏力惊人的“小而强”台风成员丰富着台风家族。例如,2016年第4号热带风暴“妮妲”在登陆深圳大鹏半岛时已是“空心风”,其外围风圈大,但是中心风力并不大,结构松散看起来有气无力,空有台风架子没有台风的实力。

  相比空心台风的大体型,那些“扮猪吃老虎”的“小强”台风显得更可怕,它们体积小,看起来人畜无害的样子。2010年第10号台风“莫兰蒂”,其体型小而精悍,它登陆时影响范围内的风雨破坏力令人刮目相看。它们就像是一群顽皮的孩子,个头不大,破坏力不小。

  当然,小而弱的台风也有。可以说,在台风家族,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成员。

  台风眼大≠强度强,其强度取决于风眼区与眼墙之间的温度差

  通常,台风眼的大小可以定性地判断台风强度。但是,对同一个台风而言,眼睛越大,强度反而相对弱。“最强的台风应该是个小圆眼,台风在加强的过程中,随着自身旋转速度的增加,眼区会逐渐收缩。”董林说,“如果台风眼大而且形状不规则,在用卫星云图估计台风强度的时候反而会减分。”

  利用卫星云图为台风定强时,台风眼墙区的云顶温度越低,台风眼内的温度越高,确定的台风强度越强。“在确定强度的时候,眼里越暖,周围越冷,强度越大;除了要考虑两者温度差之外,还要考虑眼睛的形态,如果眼区看来大而不规则,强度要减分;‘山竹’在登陆菲律宾之前遇到了暖洋面,有利于它吸收来自海洋的能量,因此‘山竹’明显加强,台风眼小而规则,眼内的温度达到了21℃,强度发展到了它的巅峰强度,一度达到了超强台风的强度。”董林解释。

  对于人来说,如果体型过于庞大,走起路来相对吃力。有的体型庞大的台风也是如此,再加上北面的副热带高压不给力,就走得相对慢。不过,董林解释,台风的平移速度主要受到引导气流的影响,“山竹”虽然体型较大,但是,其平移速度可达30公里每小时。所以说,对台风而言,体型和速度没有必然联系。

  不过,董林认为,台风大小和影响的时间有一定关联。如果把台风登陆和影响过程比作一个通关过程,那么,大小台风通过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台风登陆之后,它仍然有一半尚未登陆;有的甚至在登陆后先减弱,遇到冷空气后再加强变性为温带气旋,影响不容小觑。但是,我国目前并无温带气旋的预警,其影响力很容易被忽视。

  注:原文略有修改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中国气象局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