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个基因突变 水稻学会“午睡”并耐旱科技日报 2020-09-22 |
记者9月16日从中国农科院获悉,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功能基因组学创新团队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合作,研究发现水稻基因PSL1突变直接导致其叶片在低湿度和高光环境下发生超敏卷曲,从而提高耐旱性。这揭示了水稻细胞结构和水分关系的作用机理,为提升水稻抗旱性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新植物学家(New Phytologist)》。
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张光恒介绍,水稻生长季节中的高温和强光会导致严重的水分流失。植物通过卷叶来应激响应中午的极端温度和光照,从而减少水分流失。这种午间“小睡”式的“中午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是植物避免环境胁迫损害的关键适应机制。
团队从光敏卷叶突变体中克隆并鉴定出一个半乳糖醛酸酶(一种果胶降解酶)编码基因PSL1,该基因突变后导致水稻根和叶片组织中的细胞壁增厚,泡状细胞比例增加,直接导致叶片在低湿度和高光环境下发生超敏卷曲,从而提高耐旱性。生化分析结果揭示了重组PSL1蛋白的半乳糖醛酸酶活性;与野生型植株相比,含PSL1突变体的植株细胞壁组分中果胶含量显著增加,在干旱环境下水分不易流失,进而增强了突变植株的耐旱性。该研究为抗旱育种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记者瞿剑)
责任编辑:王超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