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看清” 食鱼反鸟骨骼长啥样

科技日报 2020-09-23

  早白垩世食鱼反鸟到底具有怎样的骨骼结构?9月1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古脊椎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依据新的归入标本对奇异食鱼反鸟的解剖学和系统发育位置进行了厘定。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古脊椎动物杂志》上。

  2016年,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王敏等人发现了食鱼反鸟正型标本,该标本保存了目前已知最古老的鸟类食团,为复原早期鸟类消化系统的演化提供了关键证据。“但由于标本保存的原因,食鱼反鸟确切的系统发育位置尚不能确定。”王敏说,主要原因是包括食鱼反鸟在内的大量中生代鸟类化石多呈二维保存,而多数属种仅有正型标本,限制了所能观察到的形态特征。

  最新发现的食鱼反鸟归入标本,不仅保存了很多正型标本上缺失的骨骼,如尾综骨、部分后肢骨骼等,而且很多骨骼由于保存方位不同于正型标本,补充了大量形态特征信息,能够较为完整地复原食鱼反鸟的形态特征和系统发育位置。

  “新标本证实了食鱼反鸟颈椎椎体间的‘异凹形’关节方式与现生鸟类相反;同时,其枕骨大孔腹缘两侧发育一对卵圆形凹陷,类似的结构在已发现的中生代鸟类和非鸟类恐龙或者现生鸟类中均没有同源结构。”王敏说。

  他表示,结合两件食鱼反鸟的标本,对其系统发育位置的研究表明,食鱼反鸟可能与上羊鸟和意外鸟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特别是这三个类群在胸骨前缘均发前外侧突,而后外侧突的末端呈扇状膨大。结合中生代鸟类的谱系关系,后外侧突末端的形态在反鸟类中变化多,未见明显的谱系关系影响。而前外侧突在反鸟类中仅在进步类群出现。前外侧突的骨化中心独立于胸骨的其它部位。研究者认为这一结构在反鸟类原始类群中的缺失,一种可能是该骨化中心在基干类群中尚未出现,抑或虽然出现但却在发育过程中没完全骨化(保持软骨状态)而无法保存为化石。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技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