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都没做出的丙肝疫苗,难在哪儿?中国科学报微信公号 2020-10-07 作者:李晨阳 |
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3位“发现丙型肝炎病毒”的科学家,让长期低调的丙肝病毒狠狠刷了一次屏。
很多人这才意识到:已被发现30多年的丙型肝炎,竟然至今没有疫苗上市。
“事实上,3位诺奖得主之一的迈克尔·霍顿(Michael Houghton)多年来一直在为研发丙肝疫苗而奋斗,但革命尚未成功。”
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钟劲在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时表示,丙肝病毒的4大特征导致疫苗难以问世。
特征一:变化多端
《中国科学报》:在肝炎病毒的“大家庭”里,甲肝、乙肝和戊肝都早有疫苗,为何丙肝疫苗迟迟不能问世?
钟劲: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丙肝病毒基因组的多变性。
丙肝病毒存在7种不同的基因型和多达67种亚型, 基因型之间的核苷酸差异度高达30%~35%。
相比之下,乙肝病毒不同基因型之间的差异仅有8%左右。
作为一种RNA病毒,丙肝病毒编码的RNA聚合酶缺乏校正功能、错配率高。
与此同时,这种病毒对突变的容忍率还很高。
同样程度的基因变异,可能会让其他病毒无法存活、复制,但对丙肝病毒却没有影响,这些因素都导致丙肝病毒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病毒。
当前已上市的甲肝、乙肝、戊肝预防性疫苗都是单价疫苗, 都能有效预防病毒所有基因型的感染。
但丙肝疫苗恐怕没有这么简单,一种疫苗恐怕很难覆盖所有基因型的丙肝病毒。
可以考虑的研发思路,要么是找到保守的病毒表位作为疫苗靶点,要么就像宫颈癌(HPV)疫苗那样,发展多价疫苗。
特征二:不好培养
《中国科学报》:开发疫苗时,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思路往往是灭活疫苗和减毒疫苗。针对丙肝的灭活或减毒疫苗开发为什么没能成功呢?
钟劲:这就要说到丙肝病毒一种很神秘也很特别的特点了。
丙肝病毒的体外细胞培养非常困难。
我们看新冠病毒,从病人体内分离出来,在体外多种细胞中都能培养,也能在体外感染多种细胞。
但丙肝病毒就不行,体外感染细胞都做不到,扩增就更不行了。
因为这个特性,在上世纪70年代哈维·奥尔特(Harvey James Alter)发现“非甲非乙肝炎”后,十几年间都没能成功分离出丙肝病毒。
最后还是霍顿开创性地运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克隆出了这种新型病毒。
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人们难以依靠细胞培养的方法获取大量病毒颗粒,难以制造出符合需求的灭活或减毒疫苗,更难扩大到商业生产的规模。
特征三:难以清除
《中国科学报》:从丙肝病毒的感染特性来看,丙肝疫苗有可能研发成功吗?
钟劲:我们知道,疫苗其实是模拟自然感染的过程,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
一种病毒的疫苗研发难度和这种病毒的自然清除率息息相关。
在肝炎里,甲肝和戊肝都不能造成慢性感染,患者经过急性感染期后,身体自己就能将病毒消除掉。
成年乙肝患者中,只有5%~10%会转化为慢性感染者。
但是丙肝病毒感染者中,只有20%~40%能自然清除病毒,其余人则会遭受持续终身的慢性化感染。
这就决定了丙肝的疫苗研发是比较困难的。
当然了,丙肝病毒远远不是最棘手的对手。
艾滋病毒的自然清除率是0。
在没有治疗干预的情况下,患者必将终身带毒。
因此丙肝疫苗的研发虽然比其他几种肝炎困难,但远远不到艾滋疫苗那样的“地狱级”难度。
只要有一部分患者能自然清除病毒,就意味着我们仍有希望激活人体的免疫潜能,来对抗这种病毒。
特征四:缺乏模型
《中国科学报》:看来这个丙肝病毒的确是个硬茬,那么还有其他原因导致丙肝疫苗如此“难产”吗?
钟劲:真的有。
动物感染模型是丙肝疫苗研发非常重要的工具。
但是丙肝病毒的自然宿主很单一,只有人类和黑猩猩能感染。
由于动物伦理的争议, 2013年美国国立卫生院宣布停止使用黑猩猩作为实验动物,让相关的动物试验很难开展。
目前人们只能用基因编辑小鼠模型等开展研究工作,但是这些动物模型普遍不够理想。
相比之下,戊肝等病毒因为能感染多种不同动物,实验动物模型比较容易建立。
虽然乙肝病毒也只能感染人和黑猩猩,但乙肝疫苗研发较早,在黑猩猩身上做过一些动物试验。
此外鸭子等动物也能感染与人乙肝病毒相似的病毒,也可以用来做动物试验。
那还要不要做?
《中国科学报》:在丙肝疫苗研发举步维艰的同时,丙肝药物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随着特效抗丙肝病毒药物索磷布韦的上市,慢性丙肝已经是一种治愈率很高的疾病。那我们还有必要研发丙肝疫苗吗?
钟劲:我相信是有必要的。
丙肝的药物治疗成本比较高,。
在美国,12周的标准疗程需要花费7万~15万美元,即使在中国也需要数万元人民币。
而丙肝流行高发区域恰恰在低收入国家和地区。
此外,尽管阻断丙肝传播的预防措施正在逐渐完善,但近年来丙肝新发病例的增加速度依然很快。
在中国,有48%~95%的注射吸毒者被查出感染丙肝病毒,这些人群存在极高的反复感染风险,可能增加病毒产生抗药突变的概率, 甚至促成耐药株的出现。
还是那句话,要真正消灭一种传染病,还是要依靠疫苗的。
我们看到希望了吗?
《中国科学报》:近期丙肝疫苗研发是否取得了值得关注的突破?未来我们有希望做出理想的丙肝疫苗吗?
钟劲:2019年,世界上第一个验证保护性和有效性的丙肝疫苗临床试验开展了,这是一种重组黑猩猩腺病毒载体疫苗。
结果显示,这支疫苗并不能保护接种者免于感染,但减少了接种者感染后的丙肝病毒峰值水平,也能诱发一定的免疫应答。
这是丙肝疫苗研发史上很有价值的一步。
包括诺奖得主霍顿在内,世界上很多科学家都在继续寻求丙肝疫苗的破局之道。我们实验室也在做一些工作。
我们基于昆虫表达系统,得到了一种三价疫苗,能涵盖世界上近70%的主要丙肝病毒流行株型。
目前看来,我们这种疫苗的免疫原性比较好,产量和成本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但是我们不可能在实验室里生产疫苗,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与企业达成合作,共同开发完成疫苗的标准化生产和临床试验。
其实丙肝疫苗研发还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
因为目前国内的丙肝新发感染率不算很高,药物又很成功,工业企业界对丙肝疫苗的兴趣并不很大。
我的观点是,丙肝疫苗还是要有的,它不像新冠疫苗这样,全球大量人群都需要接种。
但对那些高危人群来说,一支安全有效的丙肝疫苗,仍然是值得期待的保护神。
责任编辑:xujinghui
上一篇:博士生导师有了明确选聘标准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