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体验与科幻IP的融合魅力科普时报 2020-10-17 作者:金 业 |
聚焦中国科幻产业
在刘慈欣的长篇科幻小说《三体》拿下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后,2016年被《三体》粉丝们视为中国科幻元年。但这件中国科幻史上的里程碑事件,直到2019年电影《流浪地球》上映,才真正引爆国内公众的关注热潮。而“科幻”题材作品也正是凭借这股热潮,在多年寂寂无闻中,从科幻迷的小众交流圈变成大众焦点,成为国内市场热捧的宠儿,悄然兴起的沉浸式科幻展便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
提及科幻展,映入观众脑海的首推各类动漫、游戏展中的科幻展陈元素。几乎在所有的动漫、游戏展中也都能发现科幻的身影,有时是科幻影视作品中的实物道具、装置展出,如《星球大战》中的克隆战士盔甲、机器人“R2-D2”等;有时是科幻迷们在COS喜爱的人物造型,如《守望先锋》的人气角色猎空、《光晕》的士官长等。此类展出形式使观众得以近距离接触、感受视觉化、实物化后的科幻作品,进而与自己喜爱的作品人物角色发生关联,因而为科幻迷们所津津乐道,我们借鉴网络发展史将此类展出称为科幻展的1.0时代。
2019年4月,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技术馆共同主办的“《流浪地球》电影主题专展”便是科幻展1.0时代的代表展出。在此次展览中,电影拍摄中所使用的服装道具如航天员舱外服、CN171-11救援队军事外骨骼装置等首次公开亮相,并与“神舟十号”航天员座椅、“天宫二号”空间站航天员舱内工作常服、全身助力型外骨骼等重量级的中国航天科技实物同台展出,极大引发了国内观众的参展热情。而拥有《复仇者联盟》《变形金刚》《侏罗纪世界》《阿凡达》等顶级科幻作品互动展览权的新加坡城贸控股(Cityneon)有限公司,在2014年创建的“漫威复仇者联盟互动体验站”世界巡回展项目,首创将沉浸式互动体验技术融入科幻IP衍生产品展中,由此开启了科幻展的2.0时代。2017年5月,该项目引入中国,短短2年时间,先后登陆北京、重庆、长沙、沈阳、上海、厦门、成都等地,所到之处掀起一股“漫威风暴”。
沉浸式体验技术是科幻展的一种重要实现手段。借助于沉浸式体验技术,科幻展可以对已有实物造型的科幻IP进行重新设计,拓展其衍生价值;也可以移植、改编合适的科幻作品,增加科幻作品变现的渠道,两者都能更好地展示科幻内容,吸引更多的用户观众。而沉浸式体验展中由于大量运用AI(人工智能)、大数据、VR(虚拟现实技术)、数字编程等各类前沿科技元素,作品往往也会营造出一种科幻效果,但有趣的是,对策展人来说,沉浸式体验展却并不代表科幻展。
由中国科普研究所牵头组织的北京科幻产业发展研究项目在调研中央美术学院费俊工作室时,费俊老师就明确表示其策展作品是用于表达其对人类生存境况的反思,并不是为了表现已有的科幻作品或想象中的科幻画面,虽然其工作室也有以科幻为内核的作品,如《九座城市,万种未来》等,但两者不可混淆。在创作理念方面,费俊老师也认为沉浸式体验展的创作核心是“体验设计”,其作品是基于设计者希望让用户体验何种情绪、经历何种事件,达到何种效果的目的出发,然后再由导演进行故事的设定,最后才是场景的实现、道具的制作等环节,如其策展的作品《变压剧场》即遵循此原则。
《变压剧场》聚焦于现代人的“焦虑”情绪,以释放观众压力、排解负能量为目的进行规划。在这个设计过程中,故事只是体验的载体,并不重要,甚至是可以更改的,但最终的用户体验不变。这与现有的科幻展类型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星球大战主题展”就是我们熟悉的《星球大战》电影系列的实物道具、角色COS、情节再现等内容的集合展出;“漫威复仇者联盟互动体验站”及年初在上海开展的“三体·互动体验展”也是将《三体》小说中场景、形象进行再现,都是先有科幻作品的流行,才有其衍生产品科幻展的出现。而《变压剧场》反其道行之,在设计、制作上大量运用前沿科技成果和手段去探知观众的心理变化进程,让观众在沉浸式体验中去创建属于自己的剧情,完成个性化的故事,这种体验过程本身就极具科幻色彩,我们也将这种沉浸式戏剧体验称之为科幻展的3.0时代。
“科幻+沉浸式体验”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现阶段也各自具备良好的发展态势,沉浸式产业预测将在未来5-10年迎来爆发式增长,而随着沉浸式产业的发展,对沉浸式科幻展的需求也将水涨船高,如何促进两者的融合发展,使其产生1+1>2的效果值得深思。
责任编辑:xujinghui
上一篇:大弹涂鱼:运输空气本领从哪儿来
下一篇:爱因斯坦:努力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