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学家为何推崇东方农耕技术科普时报 2020-10-17 作者:嵇立平 |
科海史迹
1909年2月2日,在美国西雅图的码头,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拖着垂老之身,携妻子登上了轮船,开始了远涉重洋的东方之旅,他就是美国著名的农学家、被称为美国土壤物理学之父的富兰克林·金。他此行的目的是考察中国、日本和朝鲜三个东亚国家古老的农耕体系。富兰克林·金说:“我们渴望了解经过三四千年之久的今天,怎么使得(有限的)土壤生产足够的粮食来养活这三个国家稠密的人口。”
富兰克林·金的中国之旅
富兰克林·金和妻子此行共5个多月,于同年7月18日返回美国。在此期间先后访问日本、朝鲜和中国,而在中国考察的时间最长,大约为4个月20天。
在中国,富兰克林·金和妻子用了两个半月访问太湖流域的城乡,其余2个月左右的时间访问了香港、珠江三角洲和西江流域,以及青岛、济南、天津市、长春市等地。富兰克林·金说:“我们一直忙碌着,一天也没有休息。”他们不辞辛苦地走进田园考察,与中国农民深度交流,亲眼察看并理解中国农民们所采用的农耕方法、器具和习惯。他们在昆山、嘉兴以及山东等地的农村,仔细观察草塘泥的制造和施肥过程。在太湖流域观察河网和农田的状态、稻作栽培技术、养蚕业、茶业以及农民生活的其他方面,如燃料、建筑材料、织物原料等等,可以说对衣食住行各方面都进行了仔细考察。
富兰克林·金回到美国后,不到两年就与世长辞。他在去世前抓紧时间整理考察资料,埋头著述《四千年农夫》一书。1911年,《四千年农夫》在他去世后不久出版了,(其中最后一章是由他夫人在其逝世后撰写完成),这本书正是他这次对东方农业考察的完整记录、诠释和反思。
《四千年农夫》推崇中国农耕技术
在《四千年农夫》这本书中,富兰克林·金详细描述了中国和朝鲜、日本农业生产者真实的生活环境,讲述了他们的耕作方法,保护自然资源的经验,极力赞扬了东方古代原生态的农耕方式。
该书特别推崇中国农民保持土壤肥力的做法。富兰克林·金认为,农耕的首要条件是保持土壤的肥沃,而中国农民自古以来就知道如何充分利用有机肥料补偿因作物种植而损耗的地力。他细致入微地列举了中国农民常用的肥料:人畜粪尿、草木灰、泥肥土肥、其他杂肥,等等。这些肥料经晒干后用到田地,使土地肥力得以延续。他反省美国农业使用大量化学肥料,使肥沃的处女地不到三代人就地力枯竭,而东亚农耕历经四千年而不竭。他认为东亚农业食物取之于土,泻物(自制肥料)还之于土,从土里出生,生后又回归土地,人与土地不是对立,而是有机的自然循环,其中所包含的原理值得西方人花费精力研究学习。
在观察中国农业时,富兰克林·金南北兼顾,既看到南方泽农和北方旱农的不同处,更多地注意到二者的共同特点——那就是用养结合、合理轮作、精耕细作。他详细地介绍了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是如何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保持了地力常新。
《四千年农夫》引发世纪反响
《四千年农夫》的面世,向西方世界展示了一幅截然不同的东方农业耕种图景,在农业科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学者对书中介绍的东方民族保持地力的经验大为赞赏,称“我们可以直接从他们的经验中获益良多”。
特别是上世纪后半叶大规模使用化肥以来,人们忽视了对土地资源的保护,破坏了生态平衡,给土地带来的不可再生的毁损。随着西方现代农业耕作方式暴露出的诸多弊端,“回归自然”成为受人关注的理念,有机农业的发展成为一种趋势。《四千年农夫》这本百年前描述中国农民传统耕作方式的书籍,再一次引起世人的重视。有机农业说到底就是返璞归真,远离化肥与农药,让农作物自然生长,让环境更加和谐,而这些在《四千年农夫》提到的中国早期农业的发展模式中可以得到诠释。《四千年农夫》因而被人称为美国有机农业运动的《圣经》,作者富兰克林·金也被一些人称为“引领美国有机农业运动的先驱”。
(作者为民盟北京市理论研究会副会长。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xujinghui
上一篇:牛奶到底能不能解酒?
下一篇:大弹涂鱼:运输空气本领从哪儿来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