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湟源香包:“青绣”的典型代表青海科技报 2020-10-24 作者:刘海燕 吴雅琼 |
①
②
③
④ 图①②③④为非遗传承人蒲月光的湟源香包作品
图⑤ 为蒲月光制作的风格各异的枕顶图案
图⑥ 为蒲月光在河湟刺绣会展上展示湟源香包
香包又叫香袋、香囊、香缨,有些地方叫它荷包。它是古代中国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种民间刺绣工艺品,是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古代中国农耕文化的产物,是穿越千年而不变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存和再生。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河湟刺绣因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2009年被列入第三批青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动物世界、花鸟鱼虫、生活纪实等题材,展现精湛的刺绣技艺的湟源香包是河湟刺绣的典型代表之一。2015年湟源香包列入西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香包上的刺绣方法上,我们采用的是青海传统的青绣,上面的内容都是由我们自己创作的,大多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做香包的时候,尽可能保留了传统技艺,将传统文化延续下去是我们的心愿。为了适应当代大众的审美要求,我们在制作香包的过程中,也会融入一些新的元素和理念。”河湟刺绣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蒲月光说。
说起绣枕头的花样,蒲月光特别开心,因为村里嫁女,有“抬枕头”的习俗,要把绣好的枕头片送给媒人、公婆等人,好的绣品给娘家人添色不少,她绣得好,有不少人来请她帮忙。
蒲月光介绍说,湟源香包的香囊多用绸布制成,内装雄黄、熏草、艾叶、薄荷等香料。将棉花、香料填入囊中,搭配串珠,最后配放各色流苏,一个完整的香包就制作完成了。生动写实的高原牦牛、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清新淡雅的荷花、精巧别致的奥运福娃、羽毛分明的孔雀……一根根五彩绣线,在一双巧手中变成一件件各具特色、精美无比的香包作品,这些都是蒲月光的代表作。
近几年,随着香包制作传承人的观念和技法创新,香包的花样也变得越来越多、观赏性也随之提升。在河湟地区,端午时节,越来越多的人将香气扑鼻的香包佩戴在胸前驱避蚊虫、御邪防病,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责任编辑:王超
上一篇:生态畜牧业唱响草原新牧歌
下一篇:高原大地丰收图景美如画
![](https://img1.kepuchina.cn/images/2018/code_app.jpg)
![](https://img1.kepuchina.cn/images/2018/code_wx.jpg)
![](https://img1.kepuchina.cn/images/2018/code_wb.jpg)
![](/images/2017/source/55.jpg)
最新文章
-
为何太阳系所有行星都在同一平面上旋转?
新浪科技 2021-09-29
-
我国学者揭示早期宇宙星际间重元素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报 2021-09-29
-
比“胖五”更能扛!我国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要来了
科技日报 2021-09-29
-
5G演进已开始,6G研究正进行
光明日报 2021-09-28
-
“早期暗能量”或让宇宙年轻10亿岁
科技日报 2021-09-28
-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看看现代交通的创新元素
新华网 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