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不等于冰冷 机器人越来越“有温度”

科技日报 2020-11-06

  在11月5日盛大开幕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上,占据两个分馆的技术装备展区是重头戏。

  技术装备的智能化是早已有之的大趋势。不过此次进博会采访,科技日报记者有了新发现:作为人类助手的智能设备,不仅越来越酷炫聪明,也越来越体贴暖心。

  让机器人像人一样发球

  在展区的一个乒乓球台上,一位女士饶有兴趣地和机器人对擂起来。只见机器人有条不紊地发着球,女士嫌它发球太慢,工作人员立即通过遥控设备提高发球速度,她很快败下阵来。

  以前就有类似的乒乓球发球机,这款机器人有何不同?

  “这一款跟传统的发球机不一样。”工作人员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传统发球机通过挤压的方式发球,与真实的用球拍发球的情况并不一样。这很难满足专业运动员的训练要求,因为他们往往需要观察球拍动作预测对手的发球情况。

  工作人员介绍,这款机器人模拟了人的发球方式,一只“手”扔球,一只“手”拿球拍进行击打,这就更好地满足了专业运动员的训练需求。

  “它的发球方式跟人一样,同时还比人发的球更加精准。”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在遥控设备上设置,可以自定义每一个球的落点、旋转、过网高度等等。运动员需要练习应对什么球,它就发什么球。

  欧姆龙(中国)有限公司也为此次进博会带来了最新升级的乒乓球机器人。据介绍,这款机器人可以通过图像传感捕捉一系列人体信息,例如表情、视线、心率等等,从而实时评估并把握人类对手的技术水平和情绪状态。基于这些结果,它能制定可以调动对手情绪的回球与对打计划,保持玩家的打球兴趣。

  给员工建立“双胞胎模型”

  除了体育训练领域,在进博会上,围绕着人做文章,让系统和设备更加人性化的智能科技也不罕见。

  西门子成都工厂工作人员任江勇在展会现场向记者讲述,西门子在中国的首家数字化工厂通过全面采用数字化技术,质量、交货和效率均获得提升的案例。

  “如何在一个工厂里边去分析人?可以给人建立一个‘双胞胎模型’。”任江勇介绍,所谓“双胞胎模型”,就是通过人身上的传感器,把各种数据收集起来,在虚拟世界中建成一个模型。这样一来,就能分析人的动作、时间、效率等参数,来判断员工的某个动作是否不当,以防时间久了损伤身体,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提升。

  在任江勇看来,传统工厂中,人做一整套动作的过程,其实一直在产生数据,只是没有收集而已,而数字化工厂却可以做到对人的动作参数进行分析。

  任江勇举例说,传统工厂的工人在进行产品包装时,长时间工作后容易遗忘某个附件;而在数字化工厂中,可以利用视觉机器人帮助工人,提醒他是否遗忘了某个环节。(记者 刘园园 付丽丽)

责任编辑:王超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技日报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