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品商品化处理与加工与生产规模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2020-11-12 作者:最新技术

关注

重视采后商品化处理和贮藏、运输、加工技术,使苹果产业链延伸和增值。发达国家鲜食苹果的采后处理已全部实现机械化,把果实清洗、消毒、涂蜡、分级、包装、入冷库等程序在一条现代化流水线上全部完成,将果品采后的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世界主要出口国对苹果采收时期、分级标准、包装规格等采后环节的技术问题都进行系统研究,制订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质量分级标准和方法,实现了果品生产规格的标准化。随着我国苹果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产业链条中的分工越来越精细和明确,苹果采后贮藏、运输、加工和销售将由专业经营者(龙头企业、协会、合作组织等)承担,而非生产者自身。各团体互惠互利,以获取苹果生产的最大利润 。

生产规模 适度规模经营才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发达国家苹果园经营逐渐向大农场集中,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美国户均经营面积大于200公顷,欧盟在20公顷以上,日本为2~3公顷,而中国小于0.5公顷。近几年中国通过土地流转,也逐渐向经营大户集中,少数果园为70~100公顷。考虑我国现今土地流转、机械化程度等因素,以中小户经营为主,家庭劳动力3人(常年从事果园生产者)的经营规模在1公顷以上(如15~20亩),家庭劳力在4人以上,可经营2公顷(即30亩)。机械化程度高的地区,以50~100亩为一个标准化建园规模,利于苹果标准化生产,便于统一标准、统一行动。

责任编辑:科普云

科普中国APP 科普中国微信 科普中国微博
科普中国-智慧农民
是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